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鼠脑胶质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脂质体注射液对大鼠体内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As籼脂质体,将126只成瘤大鼠分为As2O3脂质体组、As2O3组、生理盐水组。原子荧光法检测注射As2O3脂质体和As2O3后大鼠脑组织中As2O3浓度。从电镜、TUNNEL和大鼠生存时间等方面研究As2O3脂质体对C6胶质瘤的影响。结果As203,脂质体提高了As2O3的血-脑屏障通过。电镜和TUNEL检测显示:As203脂质体组细胞凋亡率给药后3d为(13.53±1.68)%,7d为(20.03±0.79)%,多于As2O3组和盐水组。动物生存时间亦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超声薄膜分散法是制备As2O3脂质体的较好方法。As203脂质体可较As203更明显地诱导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延长载瘤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25例H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例患者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微创组),68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开颅组),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预后。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首次血肿清除率和血肿消失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 2组GC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及术后7、14 d 2组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预后良好率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MBI均较术后3个月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比较,CT引导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HCH能快速清除血肿,缩短治疗时间,术后恢复效果与开颅手术相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声动力化学疗法(SDT)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微血管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以大鼠颅内C6胶质瘤为实验模型,观察4组(SDT、US、HMME、对照)处理后脑胶质瘤原位细胞凋亡、Cyt-C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位凋亡检查见HMME组和对照组凋亡细胞极少,各时间点凋亡率无明显差别。处理后24h,US组凋亡率高于HMME组和对照组;处理后3d、7d,凋亡率与HMME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DT组处理后24h,凋亡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处理后3d、7d,凋亡率与其它3组无明显差别。HMME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MVD密度、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US组处理后24h,MVD密度、VEGF蛋白表达与HMME组和对照组比较,略下降;处理后3d、7d,2项表达结果与HMME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DT组处理后24h MVD密度、VEGF蛋白表达较其它3组明显下降;处理后3d,二者有所升高,但仍较其它3组低;处理后7d,VEGF表达结果与其它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SDT处理后早期可通过血管靶向作用促进体内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超声激活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效应,为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治疗脑胶质瘤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实验分为SDT组(超声 HMME组)、超声组、HMME组及仅加入肿瘤细胞的对照组.HMME终浓度为10 μg/ml,SDT组、超声组进行超声照射(频率:1.0 mHz,声强度:0.5 W/cm2,时间:120 s)处理.采用噻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观察SDT处理后6、12、24、48和72 h的抑瘤率;流式细胞学检测SDT处理后6 h C6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百分比.结果 SDT组抑瘤率显著增高;超声组也有一定的抑瘤率;HMME组抑瘤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DT后凋亡率升高,G0/G1期、G2/M期百分比降低,S期百分比升高、凋亡增殖比(APR)升高.结论 SDT能显著杀伤C6胶质瘤细胞,并诱导其凋亡,使细胞阻滞于S期→G2期.  相似文献   
6.
常温储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常温保存的兔同种异体新鲜骨移植实验研究探讨常温骨库保存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28只,平均兔龄5.6个月,平均体重2430g(2000—3000g)。随机选择一侧桡骨截除1.0cm造成骨缺损模型,再用保存1年的库存新鲜兔骨修复骨缺损,同时将该侧肢体截除之桡骨移植于对侧肢体作为对照组。把2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处死,观察放射线、组织学及光、电镜结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4周,无明显骨痴形成;术后8周,植骨两端均有骨痂形成,但移植骨密度高、塑形差;术后12周移植骨与宿主骨已骨性愈合,骨髓腔通畅。结论 常温骨库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的成骨效果经动物实验观察,植骨后无明显排斥反应,成骨生物效应良好,对于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验证9L胶质瘤细胞能否被荧光-磁共振双功能纳米探针特异性、高效性地标记,及标记后能否被光学成像和MRI检出。方法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氯霉素(Chlorotoxin)耦联,合成荧光-磁共振双功能纳米探针(SPIOFC)。9L胶质瘤细胞分别与SPIOFC和SPIOF(SPIO-FITC)共培养;同时将神经细胞与SPIOFC共培养,作为胶质瘤细胞的对照。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和MRI评价胶质瘤细胞吞噬SPIOFC的情况,并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评价SPIOFC的光学显像能力。结果与SPIOFC共培养的9L胶质瘤细胞的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比例为(99.1±1.0)%明显高于与SPIOF共培养的9L胶质瘤细胞的(4.0±1.8)%。与SPIOFC共培养9L胶质瘤细胞的T2信号强度为(210.8±20.2)明显低于与SPIOF共培养的9L胶质瘤细胞(2 245.8±213.3)。与SPIOFC共培养9L胶质瘤细胞比较,与SPIOFC共培养神经细胞的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细胞比例(0)及T2信号强度(2 533.7±199.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被胶质瘤细胞吞噬的SPIOFC发出绿色荧光。结论SPIOFC是一个特异性、高效性的9L胶质瘤细胞靶向探针。以SPIOFC为探针,能在MRI和光学显微镜下有效地辨别9L胶质瘤细胞与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H2S对缺氧/复氧后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PI3K/Akt/P70S6K的影响。方法: 取96孔和6孔培养板上培养7 d的海马神经元,正常培养组(C组)神经元按正常培养方法培养。NaHS组在进行缺氧/复氧时加入NaHS使其终浓度为150 μmol/L。Tri组、Rap组和Tri+Rap组在加入150 μmol/L NaHS的同时分别加入triciribin 10 μmol/L、rapamycin 10 nmol/L或triciribin 10 μmol/L+rapamycin 10 nmol/L。9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细胞存活力的检测。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神经元凋亡、cAMP和PI3-K、Akt和P70S6K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NaHS显著增加了cAMP的浓度和PI3、Akt、P70S6K蛋白的表达,同时增加了神经元存活率、降低了神经元凋亡率(P<0.01 vs C组和A/R组)。Triciribin抑制了Akt和P70S6K表达同时降低了神经元存活率、升高了神经元凋亡率(P<0.05,P<0.01 vs NaHS组)。Rapamycin抑制了P70S6K表达同时降低了神经元存活率、升高了神经元凋亡率(P<0.05,P<0.01 vs NaHS组)。结论: H2S通过cAMP激活了PI3K/Akt/P70S6K信号通路,抑制缺氧/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压干预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均采用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四组各12只:Ⅰ组为对照组:使用微量输入泵以2 mL/h的速度泵入生理盐水,不对血压进行干预。Ⅱ组再灌注后诱导血压升高,Ⅲ组再灌注后诱导血压降低;Ⅳ组再灌注后通过使用微量泵泵入降压药物使MAP降低并维持在90~100 mmHg,再逐渐升高血压到140~150 mmHg。各组血压干涉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结束时大鼠均断头处死,取脑组织以冠状切片,在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中染色,测定各组脑组织梗死体积。结果Ⅳ组与Ⅰ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后梗塞体积减少,Bederson评分明显改善(P均<0.05);Ⅱ组与Ⅰ组比较梗死体积增大(P<0.05)。结论适应性的血压调节灌注方式,能减少再灌注损伤,降低梗塞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