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对恶性肿瘤患者形成血栓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方法诊断性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366例[包括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男562例,女804例,年龄(59.45±15.10)岁],对照组为70名健康体检人群[男35名,女35名,年龄(50.41±18.90)岁],其中形成静脉血栓69例,男32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20±15.71)岁。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静脉血浆中的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根据各项标志物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项标志物的诊断性能,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风险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肺癌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及乳腺癌(P<0.05);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血栓组的TM、TAT、t-PAIC及PIC水平高于对照组,非血栓组的TAT、t-PAIC及P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0.57 IU/ml(敏感度为50.30%,特异度75.50%,AUC=0.671),TAT的最佳截断水平为4.16 ng/ml(敏感度为80.30%,特异度为62.80%,AUC=0.757),t-PAIC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1.44 ng/ml(敏感度为52.50%,特异度为84.00%,AUC=0.682),PIC的最佳截断水平为1.18μg/ml(敏感度为67.20%,特异度为79.50%,AUC=0.790),四项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最佳,诊断性能最好(86.90%,AUC=0.807)。年龄、分期、转移、手术、肿瘤直径及PIC水平是影响恶性肿瘤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血栓发生率不同,TM、TAT、t-PAIC及PIC联合检测诊断性能最好,可作为恶性肿瘤发生VTE的新型筛查方法。年龄、分期、转移、手术及肿瘤直径是恶性肿瘤发生VTE的高危因素,P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6个月内并发VTE风险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7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phA7基因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EphA7对NCI-H197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蛋白印迹实验检测EphA7蛋白表达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小干扰(si)EphA7的转染抑制了NCI-H197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siEphA7还显著增加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蛋白表达,蛋白激酶B(AKT)的总表达没有改变,而磷酸化AKT被抑制。结论EphA7可能通过PTEN-AKT通路调控NCI-H197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发展为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检测是否可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筛查。方法选择120例妇科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比较术后伴发VTE患者和未伴发VTE患者血浆TAT和DD水平。探讨TAT、DD的改变与妇科术后VTE的相关性,结果 21例患者诊断为静脉血栓栓塞。伴发VTE患者在术后1天、7天的TAT和DD与未伴发VTE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发VTE组和未伴发VTE组术后第7天TAT、DD均比术后第1天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DD和TAT动态监测可能是预估妇科患者术后VTE的重要筛查实验。可指导临床医生依据术后监测TAT、DD的变化进行及早干预,以降低VTE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血栓性疾病是指血液中的异常物质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闭塞或狭窄而引起的一类疾病~([1])。血栓形成指的是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有形成分附着在血管壁上,激活体内凝血以及抗凝系统,最终造成凝血、抗凝两大系统的平衡被破坏,越来越多有形成分附着在暴露的内皮细胞下胶原处,造成血管壁狭窄或完全堵塞,引发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血栓形成~([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