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Tim技术3D 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评价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在下肢动脉(腘股段和腘下段)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1例可疑下肢动脉狭窄患者,采用Tim线圈、多通道并行采集技术,并结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方法,行3DDCE-MRA检查。延迟时间采用试验团注(test-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组。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动脉法DSA(IADSA)检查,对比分析3DDCE-MRA所示的轻度狭窄(≤50%)、显著狭窄(51%-99%)、完全闭塞(100%)的符合情况,并计算显示显著狭窄及完全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为95.1%。与IADSA对照,3DDCE-MRA显示腘股动脉段显著狭窄及完全闭塞(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91.1%,特异性92.9%,准确性92.3%;显示腘下动脉段的敏感性82.2%,特异性75.4%,准确性83.9%;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总的准确性为87.5%。结论Tim线圈、多通道并行采集技术3DDCE-MRA是一种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无创、安全、可靠、实用的血管检查方法,对腘股动脉段狭窄的诊断更加可靠,但对细小血管(尤其足部)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肝MR灌注成像(MRPI)早期监视兔肝VX2瘤经皮酒精注射(PEI)疗效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经开腹手术于肝内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0.1ml,分别在种瘤后第2、3周进行MRT。WI、T2WI检查监视肿瘤生长情况。在种瘤后第3周时,于CT引导下,于肿瘤一侧的早期强化最明显处注射无水乙醇1.0ml,治疗1周后应用MRPI观察治疗效果。灌注参数包括:对比剂到达时间(T0)和最大上升斜率(ss),应用t检验比较治疗区与肿瘤未治疗区的灌注参数。结果10只兔肿瘤均种植成功,第3周时肿瘤直径(2.6±0.6)cm。治疗过程中3只兔死亡,PEI治疗1周后的治疗区呈无或低度强化。肿瘤未治区与治疗区的11D分别为(16.0±1.2)、(50,8±5.9)S,ss分别为38.9±2.2、6.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39.6,P值均〈0.05)。常规T1 WI、T2 WI无法清晰显示治疗区与未治疗区的差异。结论全肝MRPI可以较敏感的早期监测PEI疗效,早期强化的消失可作为PEI治疗有效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CAS的患者40例为CAS组,将CAS患者按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分为三组:轻度CAS组(n=14)、中度CAS组(n=15)及重度CAS组(n=11);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无CAS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年龄、性别与CAS组匹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chemerin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chemerin和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S组患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明显升高[(89.8±14.9)ng/ml vs.(60.1±21.3)ng/ml,P<0.05];三组不同狭窄程度CAS患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狭窄程度的加重,chemerin水平逐渐降低,其中轻度CAS组患者的chemerin水平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呈负相关性(r=-0.632,P<0.01)。结论血清chemerin水平与CAS狭窄程度有关,可作为辅助诊断CAS的血清炎症提示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8例患者共14个病灶,其中4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病灶部位包括额叶、颞叶、岛叶、枕叶、胼胝体、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脑室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小脑蚓部,且多位于幕上,仅1个位于幕下。MRI显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仅1例病灶合并出血、2例有囊变,均未见钙化,瘤周均有水肿,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掌握其MRI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及T1、T2、T2*mapping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并讨论了这些新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对血清趋化素(chemerin)、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影响。 方法 入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STEMI患者60例,之前均未服用他汀或其他降脂药物。急诊PCI术后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依洛尤单抗(每2周140 mg皮下注射)和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疗程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chemerin、IL-37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a)[LP(a)]。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hemerin水平明显下降,IL-37水平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变化的更明显[chemerin:(114±18)ng/ml 比(125±15)ng/ml,IL-37:(63±6)ng/L 比(58±6)ng/L,P<0.05]。血脂方面,两组患者的TC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下降的更明显[TC:(3.6±1.3)mmol/L 比(4.6±1.3)mmol/L,LDL-C:(1.8±0.9)mmol/L 比(2.6±0.8)mmol/L,P<0.05]。试验组的L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42±94)mg/L 比(314±100)mg/L,P<0.05]。TG和HDL-C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肝功能异常、肌酶增高等不良反应。 结论 依洛尤单抗可降低chemerin水平,升高IL-37水平,在快速有效降脂的同时发挥抗炎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为STEMI患者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原发肾上腺皮质癌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分别作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患者作了化学位移成像(CSI)序列扫描。结果 MRI对原发肾上腺皮质癌的定位、定性的准确性分别为89%和100%。原发肾上腺皮质癌典型表现为肿瘤体积较大(〉5.0 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侵犯周围结构,信号不均匀,内有不规则坏死区或出血灶,增强后肿瘤呈不均一明显强化;83%(15例)肿瘤见侵犯周围结构和(或)远处转移。与同相位图像比较,反相位图像上5例肿瘤的信号强度无明显下降。结论 MRI能很好地确定肿瘤的起源,观察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以及下腔静脉受侵情况,对原发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胰腺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在局限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技术在AIP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2~12月7例AIP患者与8例胰腺癌患者的胰腺全器官CT灌注成像表现。对所有病例的CT征象和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指标包括:(1)胰腺整体及病灶形态;(2)胰管的改变,如胰管狭窄、扩张及截断等;(3)邻近血管受侵情况;(4)时间-密度曲线特征;(5)灌注伪彩图特征及灌注参数指标;(6)是否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果 7例AIP,病变位于胰头处5例,胰体尾部2例;伴有胰管扩张5例;邻近血管均未见受侵征象;伴有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伴有溃疡性结肠炎1例。8例胰腺癌,病变位于胰头处3例,胰体尾处5例;伴有胰管扩张4例;邻近血管受侵6例;伴有肝内外胆管系统扩张2例。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表明:AIP患者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似,但强化程度明显减低;胰腺癌患者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形态有较明显差别,且强化程度亦明显减低。统计学分析显示AIP与胰腺癌之间的CT灌注成像中组织血流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明确显示AIP血流灌注特征改变,作为常规CT检查的补充影像手段,可望在AI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