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是指保持原来肝胰十二指肠相互间解剖关系的整个多器官移植块的移植.该技术是器官移植领域最为复杂的尖端技术,也是现代医学,尤其是外科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HB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份HCC、癌旁肝组织标本及6份正常肝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HBsAg与甲胎蛋白(AFP)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HBsAg及AFP表达均为阴性;HCC和癌旁肝组织中HBsAg及A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90%(P〈0.05),HCC和癌旁肝组织A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2.5%(P〉0.05);HCC及癌旁肝组织中HBsAg阳性者AF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通过诱发肝细胞产生AFP参与HCC发病,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原因及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832例行LPD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GE分为DGE组和无DGE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DGE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处理方式的效果。结果 共有194例(23.3%)术后发生DGE。与无DGE组比较,DGE组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病例多,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行改进前胃空肠吻合和术中输血例数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并发症,胆漏,B、C级胰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高于无DG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术中输血和腹腔感染是任意级别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中输血、胰瘘、胆漏和腹腔感染是B、C级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C级DGE 62例,48例存在腹腔感染合并吻合口漏,其中42例接受腹腔穿刺引流,6例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 DGE多继发于术后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术前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合理的胃空肠吻合、减少吻合口漏、通畅引流对预防及治疗DGE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疗效. 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施行亲属活体肾移植74例,收集该74例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按供者年龄大小分为2组:老龄组(≥55岁)11例,低龄组(<55岁)63例.分别对两组受体术后不同时间点临床资料和两组供体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老龄活体供肾移植的疗效. 结果:(1)受者情况:老龄组有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低龄组有7例,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受者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无差异,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供者情况:两组供者术后一周血肌酐均明显升高,老龄组术前血肌酐(85.6±13.7)μmol/L,术后1周升高至(106.4±15.6)μmol/L,而低龄供者术前血肌酐(73.7±6.8)μmol/L,术后1周升高至(101.8±13.1)μmol/L.但术后1年随访,两组供者血肌酐恢复术前水平. 结论:在严格供体筛查的前提下,老龄供肾(55~65岁)对供者是安全的;而对受者,接受老龄供肾术后近期肾功能恢复情况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育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3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源肝细胞的需求日益增多.新药的开发与应用、病毒性肝炎的实验研究、肝细胞移植及生物人工肝的研究应用等等均需要大量的人源肝细胞.但人肝细胞来源困难,细胞分离、培养及储存的技术尚不完善,体外培养存活时间短,其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需求.近几年永生化的人肝细胞技术进展较快,尤其是构建成功的可逆性永生化人肝细胞,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人肝细胞来源困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总管分叉以上的胆管结石.在东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很高,而在欧美国家发病率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发病率高,据报道国内胆管狭窄的发生率为24.80%-41.94%,肝内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病理改变,两者互为因果.长期存在的结石,合并肝内胆管感染、狭窄及胆汁淤积,常导致胆石存在肝段实质萎缩,甚至恶变.结石、炎症及狭窄3者互为因果,由于其反复发作的炎症、胆管狭窄及手术后残留的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因病变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如肝外胆管结石那样严重,但治疗难度却明显高于肝外胆管结石.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很高,近年来随着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 giopancreatography,MRCP)等先进诊断技术手段的应用,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得以更及时更清晰的诊断,其治疗方法也取得一定进展.术前进行详尽的影像学检查,明确结石及胆管狭窄所处的具体位置,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们的治疗体会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病人移植前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肝移植病人和其他肝移植病人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并采用正常人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病人和非肝癌病人肿瘤组织中FoxP3的表达及CD8+T细胞浸润的比例.观察肝癌肝移植病人术后及肿瘤复发后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显示肝癌肝移植、非肝癌肝移植的病人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分别为(10.15±1.00)%、(5.30±1.64)%和(3.20±1.18)%,P<0.05.肝癌肝移植肿瘤复发病人较未复发病人外周血CD4+CD25+FOXP3+T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15.15±1.50)%和(6.80±1.50)%,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组织中FOXP3+T细胞增多,CD8+T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肝癌肝移植肿瘤复发的病人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升高.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减少CD8+T细胞浸润,加速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3月至 2019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开展的340例 LPD 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234例,女性106例。平均年龄(59.0±12.4)岁,平均手术时间(230.5±24.6)min,胆肠吻合时间平均(13.5±2.6)min,胰肠吻合时间平均(15.2±3.5)min,胃空肠吻合时间平均(12.2±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75.4±53.2)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1.2±4.5)d。术后发生胰瘘60例(17.65%),胆瘘32例(9.41%),胃瘫53例(15.59%),大出血22例(6.47%),围手术期死亡5例(1.47%)。结论 对于有丰富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经验及一定腹腔镜手术操作经验的中心,LPD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受者胰腺的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9月28日为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合并1型糖尿病的患者实施了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中采用保留受者胰腺的方法。结果术后1周时,受者肝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第2天即停用胰岛素静脉泵,移植胰腺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天胰尾部出现胰瘘,但引流通畅,未予以其他特殊处理,术后第4天胰瘘自行愈合;术后第4天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5天,受者即可自行下床活动。受者现已存活12个月,肝脏和胰腺功能均正常。结论保留受者胰腺的方法不仅简化了器官簇移植术的操作,而且使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从而为需行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的良性病受者探索出了一种更为简捷安全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真菌感染仍是肝移植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其特点为发病早,90%的真菌感染发生在肝移植术后2个月内[1-3],发病率为20%~50%,明显高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与感染细菌和病毒比较,肝移植受者感染真菌死亡率明显偏高,为38%~40%[2-3].由于肝移植真菌感染诊断困难,治疗机会不易把握,病死率高.我们就肝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