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患者肠道菌群状态(肠道微生态)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称取60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0.5g,选择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4种需氧菌和6种厌氧菌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从培养出的菌落中挑选相同的菌株进行治疗前后药敏试验。结果 (1)治疗后肠道菌群中肠杆菌、葡萄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梭菌、乳杆菌、真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治疗后肠道菌群中大肠埃希氏菌、消化链球菌、赛氏葡萄球菌、普氏梭杆菌、肺炎致病性链球菌群、产气真杆菌等对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特美丁、头孢噻肟钠等药耐药率明显增加,且存在多重耐药(P<0.05);(3)治疗后超广谱β—内酰氨酶阳性的消化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普氏梭杆菌、肺炎致病性链球菌群、赛氏葡萄球菌等较治疗前分别增加26.2%、33.3%、28.6%、35.3%、28.6%。结论 三联抗Hp治疗后肠道菌群失调、耐药菌株的增加、传播与扩散对广大人群存在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莨菪类药物在结核病、乙脑、菌痢、破伤风、癫痫、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继发性脑病、散发性脑炎、坐骨神经痛诸方面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50例脑梗塞为观察组,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噻氯匹定对脑梗塞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治疗前,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PAR)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观察组PAR非常显著地低干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3)观察组各亚组治疗后PAR大多非常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1)。(4)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15.8±0.98;治疗后8.2±5.4,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在男性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意义及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0例患者治疗前后 6种性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血清睾酮、促卵泡生成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 )。雌二醇、孕酮、泌乳素、促黄体生成素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血清睾酮、促卵泡生成素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恶性血液病病人的凝血和纤溶指标 ,探讨其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58例恶性血液病病人及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P 选择素、D 二聚体 (D D)水平。结果 治疗前血浆vWF、TM、P 选择素及D D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经化疗达完全缓解者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 ,而未缓解或部分缓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在恶性血液病存在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 ,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检测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恶性血液病病人的病情监测 ,可作为评价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水平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蛋白和MVD在大肠癌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表达阳性率为62.8%.MVD和VEGF表达的程度明显相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肝肺等远处转移及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是由肿瘤细胞所分泌的,并在大肠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大肠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55例大肠癌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结果:大肠癌TXB2、DH-TXB2、GMP-140、vWF、TM和cGMP升高,FN下降。大肠癌cGMP与TXB2、DH.TXB2、GMP-140、TM之间均呈正相关。大肠癌已转移FN下降,其余指标升高;手术后FN升高,其余指标下降。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二者影响大肠癌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患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恶性肿瘤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新发展出一些具有较高特异性或敏感性的反映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害的标志物,如ll-去氢-血栓烷B2(DH-TXB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和血栓调节蛋白(TM)等。我们采用这些新的敏感指标结合其他指标检测了50例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方案(TPF)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TPF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15例,紫杉醇135mg/m2d1,DDP20mg/m2d1~5,5-FU750mg/m2d1~5 C IV每3周重复,所有病人均接受至少两个疗程以上化疗。结果本组有效率73.4%,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肌肉关节痛,多为Ⅱ、Ⅲ度,可耐受。结论TPF方案是治疗晚期鼻咽癌有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及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血清中癌相关抗原(CA19-9、CA24-2、CA15-3),以及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评价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158例恶性肿瘤及30名健康人血清中CA19-9、CA24-2、CA15-3、TSGF的含量。结果:TSGF在全部恶性肿瘤组中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TSGF在全部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85.4%。肝癌、胰腺癌、肠癌、肺癌组中CA19-9、CA24-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0.001),CA19-9+CA24-2+TSGF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单项检测高。CA15-3在乳腺癌组中阳性率较高为57.7%,在肺癌组也有较高的阳性率(4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0.001),CA15-3+TSGF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CA15-3单项检测高。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单独检测对某些肿瘤有显著意义,而联合检测应是临床发展的方向,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