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第一次手术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化疗非常重要。对复发性胃癌仍不应放弃再手术。我院对1990~2003年13年来,行再手术治疗17例,现对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再手术等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7~61岁,平均51岁。全部病人均为我院手术病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复发部位在吻合口13例,其中于侵出浆膜层4例,未侵出浆膜层9例;残胃4例。第一次治疗情况早期胃癌2例,进展期胃癌15例,根治性切除15例,姑息性切除2例;低分化腺癌6例,粘液癌2例,高分化腺癌9例;第一次手术淋巴结转移者10例。…  相似文献   
2.
孔庆收  孔巧云 《消化外科》2005,4(5):363-363,378
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第一次手术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化疗非常重要。对复发性胃癌仍不应放弃再手术。我院对1990-2003年13年来,行再手术治疗17例,现对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再手术等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期大肠癌检出率非常低,尤其在基层医院更为突出,而大肠癌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人急腹症结肠癌病人,常因起病急、就诊晚、病情危重、合并症、并存症多,造成较高的误诊率,严重影响患的预后,在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我院收治的23例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结肠癌病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 1 996 -2 0 0 1年间住院的 1 35例儿童脑囊尾蚴病 ,将其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1 35例儿童均符合脑囊尾蚴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 89例 ,女 4 6例 ;年龄 1~ 5岁 2 0人 ,6~ 1 4岁 1 1 5人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 8年。临床表现 :癫痫大发作 98例 ,头痛、呕吐 2 7例 ,皮下结节 5例 ,视物不清 5例。大便排绦虫节片 1 0例 ,有明确食“米猪肉”史 5例。脑压在 2 .0 k Pa以下1 0 6例 ,2 .0 k Pa以上 2 9例。 1 35例均行血清囊虫红细胞凝集试验 ( IHA) ,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血清IHA阳性 90例 ( 6 6 .6 7% ) ,ELISA…  相似文献   
5.
177例脑囊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从鉴别诊断学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77例误诊病例中脑囊虫病误诊为其他疾病者132例(74.58%),其他脑部疾病误诊为脑囊虫病者45例(25.42%),其中脑肿瘤与脑囊虫病相互误诊病例达43例(24.29%);小脓肿型脑囊虫病误诊率最高,误诊病例为63例(35.59%)。结论对脑囊虫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对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对脑部症状未作详细的鉴别诊断;缺乏特殊的检查条件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颅内压增高型脑囊虫病的治疗,一直采用静滴甘露醇内加地塞米松的方法,但该法能使病人产生类柯兴氏综合征的表现和其它副作用。为探索激素用量少、降颅压快的方法,自1991~1992年我们应用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患者3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1.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组(甲组)凡确诊为脑囊虫病,脑脊液压力在2.54kPa以上者给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0~56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致脑积水100例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猪囊尾蚴寄生于脑部可致脑积水。我们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对脑囊虫所致的脑积水进行了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根据脑囊虫病的诊断标准[1],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100例病人均确诊为脑囊虫所致脑积水。100例中,男84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8.
108例人体囊尾蚴病家庭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囊虫病引起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使患者安全服杀虫药,早日痊愈。方法:200例在我所住院服第1疗程杀虫药的囊虫病人,其中阿苯达唑治疗100例,剂量按20mg/kg.d,分三次服,12d为1疗程;吡喹酮治疗100例,剂量按30mg/kg.d分三次服,12d为1疗程。结果:阿苯达唑治疗囊虫病100例,出现不良反应83例,51例患者出现2种以上的反应症状;吡喹酮治疗囊虫病100例,出现不良反应91例,62例患者出现2种以上的反应症状,1例癫痫并脑疝死亡。结论:阿苯达唑杀虫反应稍晚于吡喹酮,两种药物杀虫反应出现的早、晚与反应程度,与应用杀虫药物,囊尾蚴感染的数量、部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出39例心脏囊虫病。对病程短抗囊治疗前的患者超声检查,心脏囊虫病多表现为囊性液性暗区,仔细探查其内可见到强回声光点(囊虫头节),此为诊断心脏囊虫病的特征性表现。对病程长且经过多疗程治疗后的患者,多表现为强回声光点反射,这是囊虫钙化的表现。结果显示,囊虫可在心脏多部位寄生。心脏症状、心电图异常与囊虫在心脏寄生有关.39例中有心脏症状者35例(89.7%);有心电图异常者24例(61.5%)。对22例心电图异常者治疗前后动态观察,有13例好转或恢复正常,说明心脏囊虫病通过灭囊治疗大多数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