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天俊  赵敏 《肝脏》2008,13(6):516-517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实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得以最大限度控制,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然而,各种原因导致的肝损害给患者带来了巨大威胁。肝病已成为HIV感染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 ,2 5岁。发热 8天 ,少尿 4天 ,意识模糊 1天于1999年 3月 19日入院。 3月 12日突然高热 ,体温 40 .1℃ ,伴乏力、腰痛 ,无寒战 ,无咳嗽流涕。 3月 16日尿量减至 5 0 0ml以下。 3月 18日出现意识模糊。体格检查 :T 3 8.7℃ ,P 12 0次 /分 ,R 2 8次 /分 ,BP 93 /160mmHg。意识模糊 ,颜面潮红 ,口腔、腋下可见出血点 ,眼睑水肿 ,球结膜充血、出血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平软 ,无压痛和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 ;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 ( -)。实验室检查 :血WBC 6.4× 10 9/L ,N 0 .81,异淋 0 .0 5 ,PLT 2 3× 10 9/L ,BUN 6…  相似文献   
3.
非O1群霍乱弧菌如 O_(139)血清型能产生霍乱肠毒素(CT),引起人类霍乱流行。早在1992年印度首先流行,此后国内也有该病流行。然而该菌起源如何,与O1群霍乱瓜菌在遗传特征上有何联系尚有待于探讨。该文用PCR、DNA序列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非O1群霍乱弧菌O_(139)血清型及O1群霍乱弧菌DNA分子特征进行探讨,以对该病原的监测及霍乱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染病专科防治队在未来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抽组传染病专科防治队赴汶川地震灾区执行救灾部队伴随卫勤保障任务的实践经验。结果传染病救治和预防是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卫勤保障内容,灾区遂行卫生防疫和传染病救治实践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确保了责任区域无疫情发生,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亦低于震前水平。结论抽组传染病专科防治队能充分落实"四早一就"的传染病防控举措,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在未来多样化军事卫勤行动中,该新模式将发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护理需求,为制定护理规范和健康教育手册提供依据。方法以168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其住院期间生理、心理、社会及经济等方面的需求。结果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处于前3位的是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实施各项治疗、了解自己当前病情、护理人员仔细观察病情;年龄、腹泻次数、体温及有无基础疾病与护理需求呈正相关(均P0.05),月收入、住院次数与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应及时了解和满足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护理需求,根据患者不同年龄、腹泻次数、体温等给予针对性护理,以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6.
姜天俊  管迎春 《北京医学》2005,27(5):281-281
患者男,44岁;2004年3月17日发热,体温38℃,无畏寒,无咳嗽流涕,无头痛、腰痛、眼眶痛;极度乏力,明显恶心、厌油腻,非喷射性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尿色黄似浓茶,尿量无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先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不治突然病逝,令人惋惜!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以慢性肝病多见,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应该时刻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病各类慢性肝病不断发展,容易造成肝硬化,硬化的肝脏因内部血流不畅,门静脉压力升高,久而久之,门静脉的侧支血管压力也逐渐加大,致使血管呈曲张状态,表面看起来像蚯蚓一般.其中以食道静脉、胃底静脉最为明显.曲张的静脉由于管壁变薄、弹性降低,加之失去黏膜层的保护,很容易破裂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而置人于死地.所以,上消化道出血是各类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这类病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姜天俊 《北京医学》2007,29(4):230-230
患者 男,33岁,因高热、头痛、腰痛13d,尿少3d于2004年4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4月8日中午出现发热,体温38~39.8℃,伴畏寒、头痛、恶心、眼胀痛,自服罗红霉素、复方氨酚烷胺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病理组织学角度研究14例HIV/AIDS患者的肝损害情况,并结合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评估等方面多因素分析肝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4例肝组织病理切片均见程度不同的病理改变,其中肝细胞胞浆疏松或水样变性14例,气球样变性11例,脂肪变性8例,点、灶状坏死14例,融合坏死3例,窦周炎9例,界面炎5例,汇管区扩大5例,纤维组织增生3例。所有病理切片的炎症浸润细胞共有的特点是单核细胞增生,易见浆细胞和嗜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减少。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分级G16例、G28例。纤维化程度分期S0~14例、S17例、S1~22例、S2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组织炎症程度与合并HCV感染、HIV感染时间、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HIV-VL、血清ALT数值6项指标显著相关(P〈0.05)。结论:HIV/AIDS患者存在广泛而轻度的肝脏损害,合并HCV、感染HIV的时间、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HIV-VL、血清ALT值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