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galectin-7-siRNA转染,抑制大鼠移植心脏galectin-7表达,以达到靶向治疗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目的。方法制备携galectin-7-siRNA的ICAM-1靶向纳泡;构建大鼠同系移植(ISO)及异系移植(ALLO)心脏模型,并分为4组:ISO+磷酸盐缓冲液(PBS)组、ALLO+PBS+低功率聚焦超声(LIFU)组、ALLO+微泡(NBs)组及ALLO+NBs+LIFU组。于移植后第1、3、5、7天分别行超声靶向微泡定位释放治疗,治疗后取材比较各组心脏galectin-7表达及急性排斥反应分级。结果制备的纳泡平均粒径(221.25±34.21)nm,平均电位(51.32±2.21)m V;galectin-7-siRNA携带率71.0%。ALLO+NBs+LIFU组galectin-7蛋白表达均低于ALLO+PBS+LIFU组和ALLO+NBs组(均P<0.05),ALLO+NBs+LIFU组急性排斥反应分级均明显低于ALLO+PBS+LIFU组及ALLO+NBs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携galectin-7-siRNA靶向微泡爆破治疗能降低大鼠移植心脏galectin-7表达,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形变能力及非同步性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RI技术对3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供血心肌进行检测,测量收缩期应变率(SRs)及QRS波起始至SRs峰值的时限(Ts)、等容舒张期应变率(SRIVR)及QRS波起始至SRIVR峰值的时限(TIVR)。结果病例组左前降支供血的各相关心肌节段SRs明显降低,Ts明显延迟;病例组表现为负向等容舒张期应变率的节段数明显增多,其峰值明显高尖,TIVR时限延迟。结论SRI是一种无创性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形变能力及非同步性的新方法,对早期判断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QTVI获取30例正常人和30例DCM患者左室壁长轴方向各节段的心肌速度及位移曲线,测量舒张早期速度(Ve)、心房收缩期速度(Va)、收缩期峰值位移(Dsys)及最大位移(Dmax),计算Ve/Va值、收缩后位移(Dpss)及收缩后位移指数(PSI),并观察两组收缩后收缩(PSS)出现的节段数.结果 DCM组Ve、Va具有由基底至心尖逐渐减低的趋势,其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各水平Ve/Va值均大于2;DCM组有324个节段(51.8%)出现PSS,PS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24±1.43比0.047±0.034).结论 Ve、Va绝对值的变化较Ve/Va值更能准确有效地评估D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PSS现象可能为导致DCM患者左心室功能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在定量评价兔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手术组(20例)及假手术组(10例),手术组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两组兔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及峰值位移(D)。结果 正常兔心肌组织速度及位移曲线波形规则,Vs值及D值由心底至心尖依次递减;手术组兔心脏心腔增大,EF降低,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收缩速度及位移曲线失去正常规律性,且室间隔心尖段及左室侧壁中间段、心尖段Vs值及D值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前、后兔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468例术前接受FNAB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单发PTC患者,观察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对FNAB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FNAB诊断PTC的准确率为71.37%(334/468)。PTC结节最大径及其位置是影响FNAB诊断准确率的因素。结节最大径0.7 cm为FNAB诊断PTC的最佳截断值;FNAB对最大径<0.7 cm及 ≥ 0.7 cm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96%(119/189)和77.06%(215/279)。FNAB诊断穿刺困难区及容易区PTC的准确率分别为52.53%(52/99)和76.42%(282/369),诊断容易区最大径 ≥ 0.7 cm、困难区最大径 ≥ 0.7 cm、容易区最大径<0.7 cm及困难区最大径<0.7 cm PTC的准确率分别为80.43%(185/230)、61.22%(30/49)、69.78%(97/139)及44.00%(22/50)。结论 PTC最大径及其位置均为FNAB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TVI)结合瞬时波强(WI)技术在综合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HC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峰值速度E峰、A峰,二尖瓣环各位点舒张期峰值速度Ve、Va;同时获取受试者右侧颈总动脉WI曲线,得到各WI参数。结果 (1)HCM组mVe及mVa减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HCM组和对照组比较,强度指数W1增加,强度指数W2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患者心肌主动松弛功能及顺应性均受损,联合应用TVI及WI技术可以综合全面地评价HCM患者的心脏、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病例组VSD封堵患者42例,对照组350例健康志愿者.病例组分别于封堵术前1 d、术后3 d、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首先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内径及常规收缩功能指标.再用WI技术评价VSD患者封堵前后右颈总动脉WI指标的变化情况.WI技术指标采用两个正向峰W1、W2、负向峰面积(NA)及心电图R波顶点到W1峰顶点的时间(R-1st)、W1顶点到W2顶点的时间(1 st-2nd),并计算R-1st、1st-2nd的心率校正后时间R-1st_(correct)和1st-2nd_(correct).结果 VSD封堵前左室内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和心输出量(CO)明显增大;封堵后3 d左室内径与CO较术前明显变小,EF和FS无明显变化;封堵后3个月上述各指标较术前明显变小.VSD封堵前W_1值明显增高,1st-2nd减低,余指标无明显变化.VSD封堵后3 d与术前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与术前及术后3 d比较,W_1减低,1st-2nd增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WI技术有助于评估VSD患者封堵前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来华留学生人数也日渐增多,来华的医学留学生的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语言障碍,文化背景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心理失衡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深入的探索影响医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可能原因及解决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强化语言培训,注重人文关怀,开展心理疏导等方面出发,初步探索了促进来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策略和手段,以期为我国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医学留学生教育提供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心肌造影负荷超声(MCSE)定量评价心肌灌注和局部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急性阻断再灌注左室支建立兔模型,根据阻断和再灌注时间分为两组:阻断30 min后再灌注60 min(Ⅰ组)和阻断120 min后再灌注60 min(Ⅱ组).分别在基础状态、阻断、再灌注和多巴酚丁胺负荷(5、10、15和20 μg·kg-1·min-1)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造影图像经自制计算机辅助软件处理后,自动标出每个节段的标化造影剂密度(CI),根据标化CI值,彩色编码标记为:0~ -20像素(pix)黄色、-21~ -40 pix蓝色、-41~ -70 pix绿色以及<-70 pix红色.分别计算出阻断时和再灌注后红色编码区面积,并与荧光微球染色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面积对照分析.同时测量各阶段危险心肌的收缩期室壁增厚率(WT).结果 (1)阻断时,危险心肌的WT降到零点或呈负值,CI明显低于基础状态,红色编码区面积与荧光染色危险心肌面积呈正相关(r=0.91,P<0.01).(2)再灌注和多巴酚丁胺5μg·kg-1·min-1后,各组危险心肌的WT和标化CI仍减低.以标化CI-70 pix为截断值,识别梗死节段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7%.红色编码面积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梗死心肌面积呈正相关(r=0.89,P<0.01).(3)随着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加,Ⅰ组的标化CI恢复至基础状态,WT逐渐增加超过基础水平,但Ⅱ组仍保持较低水平.结论 计算机辅助心肌造影负荷超声可以定量评价心肌灌注和局部收缩功能,是识别顿抑和梗死心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超声造影同步检测兔顿抑心肌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45只家兔按阻断冠状动脉左室支和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三组,Ⅰ组阻断15 min再灌注30 min,Ⅱ组阻断30 min再灌注60 min,Ⅳ组阻断45 min再灌注120 min.分别在基础状态、阻断、再灌注和多巴酚丁胺负荷(5、10、15、20 μg·kg-1·min-1)各阶段团注心肌造影剂.测量危险心肌的收缩期室壁增厚率(WT)和标化的造影剂密度(CI),最后行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确定梗死面积.结果 ①阻断时,危险心肌的WT降到零点或呈负值,标化CI明显低于对应区域;②再灌注和多巴酚丁胺5μg·kg-1·min-1后,各组危险心肌的WT和标化CI仍减低;③多巴酚丁胺10和15μg·kg-1·min-1时,Ⅰ组和Ⅱ组的WT和标化CI恢复至基础状态,但Ⅲ组仍保持较低水平;④多巴酚丁胺20 μg·kg-1·min-1时,Ⅲ组仍存在灌注-收缩不匹配,即标化CI已恢复接近基础状态,但WT仍较低.结论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超声造影是识别顿抑和梗死心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