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宿主(IC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肺部炎症机制。方法采用醋酸可的松联合环磷酰胺建立ICH动物模型,ICH活体肺经气管给予内毒素(LPS)诱导ICH肺部炎症反应,刺激前及刺激后1、3、5、8、24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抽提肺组织总RNA。随机引物DNA标记方法制备TNF-αcDNA探针,点杂交测定TNF-αmRNA。结果LPS刺激后肺组织病理发现有急性炎症反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数随LPS刺激时间延长而增加,于5h达高峰,肺泡巨噬细胞(PAM)和中性粒细胞(PMN)数量均增高,但PAM比例因PMN比例升高而降低。TNF-α在LPS刺激后5h达高峰,24h降至接近刺激后1h的水平。BALF中TNF浓度明显高于血清的浓度。BALF中TNF水平的增高与PMN进入肺泡腔在动力学上基本平行。肺脏组织TNF-αmRNA于LPS刺激后逐渐上升,于3h达高峰(45.47±2.04),之后缓慢下降,其表达超前于TNF分泌峰值。结论TNF可能是介导PMN内流和炎症的细胞因子(CKs)之一。ICH过高的TNF释放会引起肺损伤。在受到LPS刺激后ICH系统性炎症免疫反应抑制而肺部炎症依然剧烈,反映了“腔室化”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宿主(ICH)肺部炎症反应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介导机制。方法复制ICH动物模型。ICH活体肺经气管给予内毒素(LPS)刺激,刺激前及刺激后1,3,5,8,24小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结果发现LPS刺激后5小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显著增加。肺泡巨噬细胞(PAM)和中性粒细胞(PMN)数量均增高,但PAM比例因PMN比例升高而降低。肺组织病理发现有急性肺泡炎症反应。BALF中有大量TNF释放。BALF中TNF水平的增高与PMN进入肺泡腔在动力学上基本平行。血清TNF无明显升高。在炎症发展过程中,BALF中TNF升高与PMN的内流增加相平行。结论提示TNF可能是介导PMN内流和炎症的细胞因子(CKs)之一。ICH过高的TNF释放会引起肺损伤。在受到LPS刺激后ICH系统性炎症免疫反应抑制而肺部炎症依然剧烈,反映了“腔室化”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4.
扎鲁司特片治疗113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观察113例支气管哮喘患用药前、后哮喘自觉症状、肺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治疗后第1、2、3、4周的平均晨间PEF值、平均夜间PEF值较前均有显性改变(P<0.001)。患治疗后第2、4周FEV1值均较治疗前有显性改善(P<0.0001)。治疗4周后,平均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减少明显,均 数的百分数增加明显。使用喘乐宁气雾剂喷数减少;5例患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白三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片能改善支气管哮喘患的肺功能、减轻哮喘症状,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97例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放化疗非常敏感的实体肿瘤.综合治疗模式是提高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结合临床资料对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4月期间住院的9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82%、28.59%、24.08%.中位生存时间为16.0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分期、PS评分、有无手术、化疗、放疗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手术、PS评分、有无放疗、LDH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论: 手术、PS评分、放疗、LDH水平是影响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ERCC1表达与Ⅰ-ⅢA NSCLC患者术后生存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ERCC1表达与患者预后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2年2月~1994年1月及2002~2005年经根治性手术并获长期随访的152例Ⅰ-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Ⅰ期NSCL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不化疗组和化疗组;Ⅱ、ⅢA期术后均采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肿瘤组织标本的ERCC1表达。Kaplan-M 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性,并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Ⅰ期NSCLC患者ERCC1高表达者,不论化疗与否其预后都明显好于ERCC1低表达者。其中ERCC1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1.30%、86.74%,低表达组则为96.43%、60.71%、57.14%(P=0.0058)。不同于Ⅰ期NSCLC,Ⅱ~ⅢA期NSCLC术后化疗患者ERCC1低表达则有较好预后。其中Ⅱ期ERCC1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MST)为60.0 月,而高表达者仅为25.5月(P=0.0442);ⅢA期ERCC1低表达组MST为41个月,高表达组仅为24个月(P=0.0203)。结论ERCC1表达对Ⅰ~ⅢA NSCLC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存在双相效应。在Ⅰ期NSCLC中,ERCC1高表达是预后良好的独立指标;而对Ⅱ~ⅢA期NSCLC术后化疗患者,ERCC1高表达更多体现的是对铂类耐药;故采用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可能将无助提高术后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0例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ⅢB~Ⅳ期患者,初治或复治,采用化疗等联合恩度治疗,化疗采用常规方案,恩度15mg/次,每日1次,连续14天,每月重复使用。30例病理类型为:腺癌22例,鳞癌2例,其它类型6例;恩度联合一线化疗者5例,恩度联合二线化疗者15例,恩度联合三线及以上治疗者10例。结果:全组30例有效率(CR+PR)为26.6%,临床受益率(CBR)为79.9%;中位TTP3.6个月。使用恩度1个疗程有8例,中位生存期2.5个月;2~3个疗程14例,中位生存期3个月;4~5个疗程6例,中位生存期5.5个月;≥6个疗程2例,中位生存期9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食欲不振,疲乏,轻度的心脏毒副反应,包括心悸、胸闷、早搏等。其他为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如骨髓抑制和Ⅰ~Ⅱ度的胃肠道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恩度联合化疗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毒副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初治与复治均有效果,有效患者长期使用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8.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由支气管黏膜基底层的Kulchistky细胞恶变而来,肿瘤细胞有较明显的神经内分泌的分化趋向.在近30年,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由之前的15%-20%到最新统计的12%-15%[1].SCLC与长期吸烟相关,在肺部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临床进展明显快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多表现为中央型肺癌,较早即出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且易侵犯血管,预后极不理想.SCLC对化疗放疗敏感,手术治疗仅对部分早期患者有益,而一线治疗失败及复发的患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9.
免疫抑制豚鼠肺部炎症反应中TNF—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宿主(IC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肺部炎症机制。方法 采用醋酸可的松联合环磷酰胺建立ICH动物模型,ICH活体肺经气管给予内毒素(LPS)诱导ICH肺部炎症反应,刺激前及刺激后1、3、5、8、24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抽提肺组织总RNA。随机引物DNA标记方法制备TNF-α cDNA探针,点杂交测定TNF-α mRNA。结果 LPS刺激后肺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目前肺癌挽救性治疗尚无标准方案。本研究旨在比较培美曲赛单药与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IV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联合化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2月共83例体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为0分-2分的IV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培美曲赛(单药组47例)和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联合组36例)挽救性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81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单药组与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6个月vs4.1个月(P=0.268),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6.5%vs20%(P=0.092)和56.5%vs65.7%(P=0.493)。单药组与联合组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9%vs47.2%(P=0.460)和21.2%vs25.0%(P=0.213)。结论培美曲赛联合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PS评分较好的IV期肺腺癌患者耐受性良好,与培美曲赛单药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缓解率,但未明显增加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