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对大脑的影响。方法 将30 只健康雄性老年(18 ~ 20 月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永久性缺血组(I 组)及缺血再灌注组(I/R 组),除Sham 组外,其 余两组采用线栓法复制老年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24 h,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 唑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ELISA 法检测脑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 检测脑组织HMGB1 的表达。结果 与Sham 组比较,I 组脑梗死 体积增加,SOD 活性降低(P <0.05),MDA 含量和HMGB1 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与I 组比较,I/R 组 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少,SOD 活性上升(P <0.05),MDA 含量和HMGB1 相对表达量下降(P <0.05)。 结论 与永久性缺血相比,老年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可减轻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151例,预后终点为发病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其中0~2分(预后良好组)77例,≥3分(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溶栓时间窗、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脑卒中分型、早期症状改善、溶栓后脑出血等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溶栓前血糖、C反应蛋白、溶栓前NIHSS评分≥9分、心房颤动、溶栓后脑出血等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62,95%CI:1.075~1.482,P=0.005)、OCSP(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OR=0.203,95%CI:0.066~0.628,P=0.006)、溶栓前血糖(OR=1.264,95%CI:1.042~1.532,P=0.017)、溶栓后24h症状改善(OR=25.764,95%CI:5.131~129.361,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溶栓前NIHSS评分、OCSP分型、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h症状改善等因素是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我院201 1年收治的1例原发性肺动脉肿瘤患者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47岁,有进行性活动时气短症状,增强CT示主肺动脉低密度肿块影并累及双侧肺动脉干,诊断为肺动脉恶性肿瘤.由于肿块位置特殊,未能行穿刺取病理及手术切除,予多西他赛+奈达铂化疗同时联合放疗和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25个月后发现腹腔肿物,术后病理显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考虑可能为肺动脉肿瘤转移.患者随访至2014年6月仍存活,且生存状态良好.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肿瘤十分少见,极易误诊为肺栓塞.CT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诊断.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1997-2013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肺转移发生平均时间为(14.27±2.16)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在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术后化疗方案、术后放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前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及内分泌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P<0.05).肺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期为22.5(5~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1(3~77)个月.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肺转移瘤的数目和最大直径、肺转移后化疗周期数等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对6例单发肺转移灶手术切除治疗(R0),术后中位总生存期为53.4(24 ~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42(21 ~ 77)个月.结论 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综合运用化疗、放疗、手术、内分泌等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剧烈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我科2008年收治的1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就其剧烈咳嗽等临床特征和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性,36岁,因持续性剧烈咳嗽、咳痰伴间断发热7个月余,抗生素及镇咳、祛痰治疗无效转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7.8℃,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肺CT示左肺下叶炎性渗出性病变,诊断为肺部感染,予左氧氟沙星、特治星等联合抗感染,佐以镇咳、祛痰、吸入激素及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措施,肺部感染灶吸收,体温恢复正常,但剧咳症状未见好转,后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念珠菌性食管炎,遂停用原抗生素、激素,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2周后剧烈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胃镜示食管黏膜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结论以剧烈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真菌性食管炎极易误诊、漏诊,及时胃镜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静脉应用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协同体(EGFC)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急性期的作用,为其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低剂量EGFC组(2μg)、中剂量EGFC组(20μg)、高剂量EGFC组(200μg)。制备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3 h后腹腔给药,24 h后处死,采用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计算湿干比; ELISA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MCAO组相比,不同剂量EGFC组梗死体积均减小,当给予EGFC 200μg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MCAO组相比,不同剂量EGFC组脑组织含水量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LISA检测炎性因子,与Sham组相比,MCAO组和低剂量EGFC组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MCAO组相比,中、高剂量EGFC组3种炎症因子的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低剂量EGFC组相比,中、高剂量EGFC组3种炎症因子的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结论 EGFC对MCAO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保护作用也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