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肺曲霉病是由曲霉菌属的多种曲霉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1],曲霉所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播散,进入人体呼吸道后可以暂时黏附和寄居,如果吸入量大或人体免疫功能损害则萌发菌丝引起发病。而在非免疫妥协宿主的情形下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属于少见病例。现总结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呼吸二科收治的非免疫妥协宿主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及半侵袭性肺曲霉病2例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冷冻与氩气刀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无痛支气管镜条件下,首先用超细支气管镜观察支气管结核病变,且依据术前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结合镜下观察结果予以正确分型.随后更换XT40型治疗支气管镜,严格根据狭窄部位选择与之相应型号的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扩张,每周实施扩张、冷冻或氩气刀治疗术1次,平均1~4次;1次球囊扩张时间1~4 min不等,扩张压力保持在3~6个大气压,最高不超过8个大气压;冻融时间维持在0.5~3 min,氩气刀功率在25 W左右,时间少于5s.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完全有效18例,基本有效14例,完全无效3例,35例患者球囊扩张、冷冻或氩气刀治疗总有效率为91.4%.与上述三种介入治疗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如下:支气管撕裂伤致气胸1例,冻切致软式冷冻探头损坏1例,氩气刀治疗致气管内燃烧损坏气管镜1例,大出血3例,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 %(6/35),但无一例死亡发生.结论 针对各种临床类型或复杂支气管结核的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如何正确选择球囊扩张冷冻与氩气刀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上述几种介入方法疗效确切,但亦应重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依据胸片、症状、体征及病原学检查,将我院收治的32例非典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细菌性感染19例,非细菌性感染13例),30例典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细菌性感染16例,非细菌性感染14例).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测定血清PCT,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两组患者PCT、CRP值,以及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细菌性感染患者PCT及CRP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非细菌性感染患者PCT及CRP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CRP相比,PCT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血清PCT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要优于CR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康复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按摩灸观察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膀胱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按摩灸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34例(其中按摩灸组和康复护理组分别脱落3例和2例),康复护理组仅予以常规康复专科训练指导和护理,每日1次,而按摩灸组在康复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按摩灸操作,选取的穴位有八髎、关元、中极,每日1次,干预4周,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生存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两组均显示低于干预前(P<0.001),且按摩灸组低于康复护理组(P<0.05),干预后两组每次排尿量明显多于干预前(P<0.001),且按摩灸组多于康复护理组(P<0.001),干预后膀胱残余尿量两组均低于干预前(P<0.001),且按摩灸组低于康复护理组(P<0.001),按摩灸组WHOQOL-BREF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康复护理组(P<0.001),按摩灸组有效率为(93.55%),高于康复护理组(71.88%)。结论:按摩灸联合康复专科护理的方法优于单纯的康复专科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病人膀胱功能,进一步提高病人...  相似文献   
5.
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众多止血药物的应用目前仍然是临床治疗的基石。因为绝大部分经气管或血管介入止血的治疗手段都需要有充分完成其准备条件的时间窗。本研究总结了在需要选择呼吸介入术治疗之前及在垂体后叶素应用无效或难以承受其不良反应的49例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针对生长抑素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