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止血器不同的首次减压时间对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广西省河池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行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使用TR Band止血器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在止血器压迫30 min首次开始减压,B组于压迫60 min开始减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内出血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出现出血7例,B组患者出现出血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A组减压后即刻出血4例,高于B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7%)低于B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TR Band止血器止血30 min首次开始减压较术后60 min减压,对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无影响,还可降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周卓东  唐秀革  谭宏儒  花冠杰 《内科》2011,6(4):315-3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和心绞痛缓解率,同时观察患者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和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130例患者完成随访12个月,3例因家庭搬迁或电话更改而失访。12个月心功能恢复率77.7%(101/130),心绞痛缓解率83.1%(108/130),1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衰15例,再次血管重建6例。结论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市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联合应用非诺贝特和辛伐他汀是否能产生减少风险因子的协同或相加有益效应。方法61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20mg/d,33例),辛伐他汀(20mg/d)和非诺贝特(200mg/d)联合治疗组(28例)。分别记录并处理开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清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服药后12周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FG均明显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减少,且联合治疗组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辛伐他汀组。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的ACS患者联合应用非诺贝特和辛伐他汀能明显受益,联合用药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76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环磷腺苷葡胺18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73.68%),好转7例(18.42%),无效3例(7.89%),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痊愈16例(42.10%),好转11例(28.95%),无效11例(28.95%),总有效率为71.05%;两组相比,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搏出量(SV)、每分钟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年相比1年能否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DES的患者221例,按照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和2年分为2组,初级终点为主要不良心皿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结果截止至2009年12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服用氯吡格雷1年组和2年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牛率分别为4.3%和4.7%,P=0.80。结论置入DES术后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至2年相比1年并未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3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81.4%)和心肌缺血(53.5%),以呼吸困难(39.5%)及咳嗽、咳痰(25.6%)为主要首发症状。经积极治疗,总体好转率为83.7%。结论认识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卓东  唐秀革  谭宏儒 《医学信息》2010,23(13):2121-212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27岁~74岁,平均年龄54.5岁,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给予AMI常规治疗。结果 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一例死亡,均好转出院。结论静脉溶栓疗法结合AMI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唐秀革  花冠杰  韦利元  周卓东 《广西医学》2010,32(10):1213-121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促动力学法分别测定9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稳定型心绞痛33例、急性心肌梗死42例)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尿酸(UA),并用酶学终点比色法检测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各组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冠心病组血清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3个亚组UA、TG、TC和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赵红  唐秀革 《内科》2009,4(1):41-4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检出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512例24hDCG监测中检出的10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100例PVT2360阵次,其中24h内发生1阵46例,2~10阵36例,10阵以上18例。属多源室性期前收缩(PVS)68例,单源PVS32例,ST-T改变者90例,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心律失常。结论对24hDCC检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其高危因素,并客观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97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每天继续应用胺碘酮0.2g 6~12个月,并每天持续应用厄贝沙坦150mg控制血压。对照组病人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每天维持应用胺碘酮0.2g 6~12个月,并持续应用倍他乐克25mg每天2次来控制血压。监测测血压、24h动态血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观察组有12例(25.00%)出现心房纤颤复发,对照组有25例(51.02%),两组在防治心房纤颤复发上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6.69,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在予胺碘酮及将血压控制平稳的原则下,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比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减低心房纤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