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芪葛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并探讨其逆转心肌肥厚作用机制。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D);卡托普利组(CAP)、丹芪葛酮组(DGH),每组各8只,另设立正常的Wister大鼠为对照组(CG)。于连续用药8周后取材,测定全心质量/体质量、左室质量/体质量比值,心室肌组织中Gaq/11,plc-β3蛋白及IP3、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含量。结果丹芪葛酮组左心指数及左心室AngⅡ、ET表达与ND组比较均下降(P均〈0.05)。左心室肥厚时,Gaq/11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lc-β3蛋白浓度高于CG组(P〈0.05),IP3浓度明显高于CG组(P〈0.01);CAP和DGH组与ND组比较P〈0.05,但CAP组与DG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芪葛酮组方通过对心肌信号传导的影响而达到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442名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442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问卷(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医科学生得分最高(74.82分),文科学生得分最低(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文科学生仅基础知识项得分在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日渐增多。Albright和Reifen-stein在1948年发现糖尿病与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相关,并首次提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一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方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8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即PBL教学实验组(93名)和传统教学对照组(95名)。按照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进行教学。PBL实验组在传统及多媒体综合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案例分析导入,然后逐渐展开的教学方法。用同一试卷测试和比较两组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课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总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在诊断学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6.
7.
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合格医学人才,是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办学的重要任务,专科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临床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临床技能课程体系,培养临床技能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临床技能模拟实训中心(室),构建临床技能培训和多站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来确保临床技能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的基本需求。方法: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临床定向(免费订单生)1~4班共225名学生在基层卫生工作岗位实习期间的临床技能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项目需求率超过80%的有:换药术(93.56%)、清创术(90.59%)、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86.14%)、导尿术(83.17%)、小儿体格发育的测量(83.17%)和吸氧/吸痰术(80.69%),该专业现已开展的外科基本技能培养项目与基层医疗实际需求的衔接度最高。结论:结合基层卫生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芪葛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并探讨其逆转心肌肥厚作用机制。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D);卡托普利组(CAP)、丹芪葛酮组(DGH),每组各8只,另设立正常的Wister大鼠为对照组(CG)。于连续用药8周后取材,测定全心质量/体质量、左室质量/体质量比值,心室肌组织中Gaq/11,plc-β3蛋白及IP3、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含量。结果丹芪葛酮组左心指数及左心室AngⅡ、ET表达与ND组比较均下降(P均<0.05)。左心室肥厚时,Gaq/11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lc-β3蛋白浓度高于CG组(P<0.05),IP3浓度明显高于CG组(P<0.01);CAP和DGH组与ND组比较P<0.05,但CAP组与DG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芪葛酮组方通过对心肌信号传导的影响而达到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癌(HCC)是目前临床上位列第三的恶性肿瘤,我国是肝癌高发区之一。肝癌最主要的病因有病毒感染所致(HBV和HCV)、非病毒因素以及遗传性肝病、肝硬化等。目前,甲胎蛋白(AFP)用于诊断HCC已被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AFP诊断和监测HCC的局限性。按照目前的HCC诊断标准,当AFP和影像学检查出现异常时,肝癌往往已发展到晚期,大多数患者已失去宝贵的早期干预治疗的机会。此外,有3个最有可能用于HCC辅助诊断的标志物:AFP的异构体(AFPL3%)、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去γ羟基凝血素(DCP)。其他已报道的标志物还有肝癌癌蛋白p28GANK、高尔基磷蛋白73(GP73)、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但上述潜力标志物即使联合应用,对于HCC诊断的敏感度仍不能达到作为理想标志物的标准。因此,探究肝炎发展为肝癌的致病机制,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最终实现阻断或减缓肝炎向肝硬化、肝癌转化,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于人们普遍认为抑癌基因的异常失活或癌基因的激活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与癌旁组织来源细胞间微小RNA(mi RNA)表达谱具有明显差异,mi RNA表达谱可将肝癌、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及白血病与邻近正常组织分开。mi RNA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