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急性肝卟啉病(AHPs)是一种遗传性血色素合成障碍性疾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症(AIP)、遗传性粪卟啉症(HCP)和多变性卟啉症(VP),以及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5-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缺陷型卟啉症(ADP)这四类。这组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神经系统症状而临床上不易鉴别,HCP和VP患者可有阳光暴露区皮肤的慢性光过敏。AHPs整体的发病率大约5/10万人,AIP、HCP和VP的遗传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在群众性治疗血吸虫病中吡喹酮的适宜剂量和疗程,进行了临床比较研究。706例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总剂量50mg/kg,疗程1天,238例;2.总剂量60mg/kg,疗程2天,244例;3.总剂量72mg/kg,疗程3天,224例。每天剂量分3次服。为客观地评价药物副作用,其中336例在服吡喹酮前、后共3~5天给予酵母片作为安慰剂进行自身对照比较。 所有患者除2例外均按期足量完成疗程,主要药物副作用为头昏、头痛、乏力等。逐日观察各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吡喹酮则与酵母片的有显著差异。治毕除2例心电图发现早搏外,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脑电图,肌电图均无异常变化。治毕6个月粪便毛蚴孵化阴转率三组分别为1.00%(131/131)、96.9%(126/130)及99.2(127/128)。结果表明三组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相仿。因此,总剂量50mg/kg的一天疗法在群众性治疗中同样可取。  相似文献   
3.
家兔静注吡喹酮45mg/kg时,心跳减慢,心音增强。注毕2~5分钟血压由给药前的86±2mmHg升至121±2.5,随后缓降,20~30分钟后逐渐恢复。兔心律失常皆发生在升压高峰或其后缓降时。氯丙嗪、酚苄明和异搏停可预防和对抗吡喹酮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溴化六甲烃铵、酚妥拉明和奎尼丁可明显降低吡喹酮所引起的血压升高,但对心律失常无效。初步认为吡喹酮引起家兔心律失常可能与血压升高有关,但不能排除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冠状动脉CTA)联合运动平板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个月来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资料完整的病例165例.其中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57例;行TET检查76例;二者联合检查32例.结果:冠状动脉CTA组敏感性94%,特异性58%,阳性预测值72%.TET组敏感性56%,特异性78%,阳性预测值63%.联合检查组敏感性95%,特异性85%,阳性预测值90%.结论:冠状动脉CTA联合运动平板试验可显著提高疑似冠心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性严重并发症。我们于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 [鼻饲管 +静脉两液路 ]三管补液同步进行抢救高渗性昏迷与脑卒中并酮症酸中毒患者取得显著疗效。一、对象 :已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2 5人 ,病史 5~ 15年 ,年龄 5 0岁~ 78岁 ,男 19例 ,女 6例 ;高渗性昏迷患者 4人 ,脑梗塞 2 1人 ,其中额叶梗塞 3人 ,小脑梗塞 4人 ,多发性脑梗塞并假性球麻痹合并吞咽困难 14人。二、方法 :采用插胃管管饲与建立两条静脉液路同步抢救的方法。胃管饲入温开水或流食 ;两条静脉液路 ,其一、小剂量胰岛素经…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鼠伯氏疟模型系统地研究其引起脑损害的类型及其定位间的关系。组织病理学:斑点状出血不是致命的恶性疟唯一的形态学损害,除严重的脑水肿微血栓形成外,单核细胞沉积、小动脉痉挛、弥散的微循环障碍及胶质细胞增生为主要的形态学改变。病变的分布:显著的血管周围水肿(由于毛细血管的压迫)及缺血性脱髓鞘作用多发生于尾核豆状核。胼胝体辐射线、屏状核、海马及海马繖则为斑点状出血的好发部位,以上范围均与丘脑纹状体静脉相通。小动脉的痉挛多见于胼胝体上的动脉分枝。胶质细胞增生几乎仅限于前脑正中束和侧脑室侧壁的室管膜下层。脑型疟的组织病理学显示了弥散的血管髓鞘质病的特征。本文指出神经血管因素在  相似文献   
7.
用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101例(其中早期60例,晚期4例,有夹杂症37例),粪便毛蚴孵化阳性者于用药后第3天及1个月复查,阴转率均为100%,第3个月复查亦高达97%。该药副反应一般很轻,但有14例出现心血管反应,值得注意。作者认为该药是一种有希望的抗血吸虫病药物,  相似文献   
8.
替硝唑(Tinidazole)是一种咪唑类的新药,化学名为1-[2(乙砜基)乙基]-2-甲基-5-硝基-咪唑,治疗阿米巴病、毛滴虫病及贾第虫病都有显著效果。本文对该药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9.
Lammler氏等(1978)曾用感染棉鼠丝虫的纳塔耳多乳头鼠筛选到呋喃唑酮(痢特灵)25~75mg/kg有杀成虫效果,但此剂量可能对人体有毒性。鉴于以往研究的结果,抗纳塔耳多乳头鼠体内的棉鼠丝虫远较抗棉鼠体内的棉鼠丝虫所需剂量为大。本文作者为探索适合于临床试验的剂量,对呋喃唑酮抗棉鼠体内棉鼠丝虫的有效剂量进行了研究。以尾血中微丝蚴密度为250条/5cmm的棉鼠为实验,每组5鼠,用1%吐温-80无菌溶液配制呋喃唑酮悬液,按45mg/kg、15mg/kg及5mg/kg腹腔注射或15mg/kg、5mg/kg口服,连续给药6天,共分5组,并设对照。结果:腹腔注射给药的3组动物,在治疗后第4、8、14天作血的微丝蚴计数均无明显变化,至第21天血的微丝蚴数显著减少。至42天时,45mg/kg组的血内微丝蚴较治前  相似文献   
10.
9月20日,庆贺毛守白教授从事寄生虫学教学、科研五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隆重举行。中外来宾共二百余人,欢聚一堂。 座谈会由余森海所长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毛教授五十年来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与科研工作努力奋斗的经历与取得的成就,尤其是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钉螺生物学与防制、免疫诊断学、实验治疗学、血吸虫生物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倾注了他大半生的心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为该所的建设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