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进行辨证论治,并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体液免疫功能增强者或有自身免疫指标改变者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者分别选用相应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表明:(1)中医药组副作用小,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似有一定影响。(3)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医院多重耐药细菌(MDRO)感染的变化趋势,对本院近3年住院病人MDRO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感染情况及MDRO的变迁进行分析。方法采集近3年住院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标本共8029例,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药敏结果判断按照NCCLS 2002年标准,并排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结果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0.94%(653/69123)。五种多重耐药菌平均检出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0.1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0.2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为0.0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为0.27%,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0.0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2006~2008年细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MDRO的总构成比呈显著上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RCNS构成比有显著的变化;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构成比无显著变化,但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从预防、控制、管理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阻止MDRO感染率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被称为魔鬼时间。现在,专家们已大致弄清了这个魔鬼时刻的变化情况。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2日期间我院老年冠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3.94±1.85)d、黑便消失时间(3.28±0.55)d、胃脘痛减轻时间(2.19±0.11)d、心悸改善时间(3.89±1.59)d、总有效率(96.00%)、1个月消化道出血率(0.00%)、6个月消化道出血率(2.00%)、12个月消化道出血率(4.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江涛  吴在顶  高飞  王怀波  吴启明 《安徽医药》2018,39(10):1253-1256
目的 研究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情况,测量膝关节前、后向移位距离以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术前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估手术效果。同时通过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手术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平均前后向位移由术前的(9.75±2.50) mm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2.0±1.39) mm;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4.86±7.6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3.96±3.20)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及关节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5年间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119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用纸片扩散法(K-B)或生物梅里埃仪器法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感试验。双向药物敏感纸片(即头孢他啶与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棒酸)扩散法或梅里埃药敏卡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收集分离病原菌及其药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以前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占前5位。2006~2008年,占前5位的主要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2006~2008年耐药率比前两年显著增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对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青霉素类、其他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耐药性增强。不动杆菌感染率增速较快,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抗菌作用较好,但青霉素类、其他头孢菌素类、磺胺类作用较差。本地区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监测结果与全国其他地区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被称为"魔鬼时间".现在,专家们已大致弄清了这个"魔鬼时刻"的变化情况.专家特别提醒说,这几个时段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应引起大家重视,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据术前制作的腰骶曲线模板经后路神经减压、非对称性闭合-开放式楔形截骨术(asym-metric closing-opening wedge osteotomy)矫正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31例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年龄65~78岁,平均72.3岁,因难以忍受的疼痛接受手术矫治,平均随诊4.1年,以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问卷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术中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感明显及持续减轻。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显示L1~S1前凸角度由后凸11.3°矫正至前凸50.5°(矫正61.8°),后凸畸形由64.3°矫正至前凸14.1°,侧凸畸形由48.9°矫正至8.3°,矢状面平衡由68.8mm矫正至27.1mm,骶股距(sacrofemoral distance)由59.3mm减至-5.1mm,骶椎倾斜角度(sacral inclination angle)由9.7°增至34.3°。大部分病例都可维持良好的矫正及临床结果,有8例(26%)发生交界后凸(junctional kyphosis)。结论:闭合-开放式楔形截骨手术的三柱松解(3-column release),彻底的神经减压,尽可能的矫正畸形,以及重建脊柱、骨盆和身体重心(center of gravity)的良好关系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后凸畸形成功的关键因素,单一后路手术可减少手术的危险,交界后凸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杆杠力法矫治Lenke 1C或2C型胸段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腰段侧凸自行矫正的疗效.方法 37例Lenke 1C或2C型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男3例,女34例;年龄14.3~29.2岁,平均17.3岁;1CN型18例,1C-型2例,1C+型3例,2CN型13例,2C-型1例.在同医院以杆杠力法矫治胸段侧凸.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2~6年,平均3.5年.胸段侧凸平均矫正率为83%,末次随访腰段侧凸矫正率为81%.胸段侧凸矫正率/柔软度的比值平均为2.4,表明胸段侧凸过度矫正,腰段侧凸的矫正率/柔软度的比值平均为1.2,表明腰椎自行矫正能力增强,所有腰段侧凸顶椎横移距离均因自行矫正而减少,手术前后冠状面平衡无明显变化.结论 杠杆力法矫治Lenke 1C或2C型特发性脊柱侧凸,通过矫正胸段侧凸,可获得腰段侧凸的自行矫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不同的损伤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优20例(66.6%),良9例(30.O%),可1例(3.3%),无差病例。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