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能有力保护人类珍贵的药物资源,而且可促进感染病患者的规范诊治与健康。患者之间、病原菌之间、感染病之间及抗菌药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抗菌药物个体化治疗是合理用药的必由之路,关注感染病诊治中的人体、病原体、疾病与药物是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存在着代谢紊乱,常处于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故常出现营养不良,尤其是以低蛋白血症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容易产生腹水且不易消退,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而单纯的营养支持并不能阻止严重的蛋白质分解.近年来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外源性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方法已逐渐开始用于治疗慢性肝病肝硬化.r-hGH可改善这一负氮平衡,克服肝硬化的生长激素抵抗现象,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升高,促进合成效应,并能直接刺激肝脏的蛋白质合成,为提高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噻肟钠 (CTX)与他唑巴坦钠 (TAZ)分别以 2∶1、3∶1、4∶1联用对临床分离 4 5 5株致病菌 (其中产ESBls 4 4株 ;产酶菌 30 0株 ,非产酶菌 1 1 1株 )的体外抗菌活性 ;并评价其对小鼠实验性细菌感染全身败血症模型的体内疗效 ,同类产品的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钠 ( 8∶1 ) ,作为阳性对照药进行比较。此外 ,还进行了头孢他啶 /他唑巴坦钠及其组方成分对标准产酶株的MICs及抑酶作用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 :大肠杆菌中 1 4株产ESBLs酶 ,占实验Ecoli菌株的 1 9.1 8% ( 1 4 / 73) ,CTX对其MIC50与MIC90 为 1 2…  相似文献   
4.
多重耐药(mar)操纵子是广泛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染色体上的一个压力反应调控中心。mar位点突变或细菌暴露于诱导物时,其编码的转录激活蛋白MarA超表达,后者通过调节众多基因转录及改变细菌对药物的转运,使细菌对多种结构不相关的抗生素、有机溶剂及氧化作用压力的抗性增加,形成多重耐药(Mar)表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皮肤软组织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分层均衡随机单盲试验设计.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19例及环丙沙星片治疗21例共4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一般项目基本相似,甲磺酸加替沙星片与环丙沙星片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7%和90.5%.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92.9%和100%,细菌清除率为92.9%和1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4.3%。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国产去甲万古霉素 (万迅 )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试验设计 ,对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临床革兰阳性菌感染中的临床与实验室不良事件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价。结果 :本中心入选病例共 2 6 4例 ,合格病例 2 5 7例 ,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 7例 ,与去甲万古霉素有关者 5例 ,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与皮疹 ,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入选病例中为 1 .89% ,在合格病例中为 1 .95 % ,临床不良反应多较轻微且为一过性 ;实验室不良事件发生 4 5例 ,其中与去甲万古霉素有关者 1 1例 ,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肝功能异常及蛋白尿 ,其实验室不…  相似文献   
7.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HVR基因分型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获得成都地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HVR-PCR基因型,比较HVR基因型与耐药谱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 从成都地区四家三甲医院收集到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114株。其中86株MRSA、10株MRSE(Mc‘S.epidemidis)、5株MSSE(Mc‘S.epidemidis)、8株MRSH(Mc‘S.haemolyticus)和5株MSSH(Mc‘S.haemolyticus)。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其MIC值,优良的碱裂解法提取DNA,应用PCR技术,扩增mec基因高变区(HVR区),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结果 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MRSA、MRSE和MRSH分别被分为4种、3种和2种基因型,其中有9株MRSE的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MRSA相同。MRSA主要为A、D型,分别占52.32%和39.53%;B、C型最为耐药,而D型对多种药物敏感。MRSE的Ⅰ型为高度多重耐药株,而Ⅲ型对多种抗生素敏感。MRSH的a型比b型耐药。结论 HVR-PCR法对于由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快速、简单、可靠的分型法,且有利于抗菌药物的选用。这种方法能够部分比较MRSA菌株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c‘CNSt)的mec决定因子,从而探讨其起源。  相似文献   
8.
2000~2002年我院常见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监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了解 2 0 0 0~ 2 0 0 2年常见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上海新和公司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分离的菌株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占前五位 ,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 30 %以下 ,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 30 %以下 ,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 11% ,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 30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在 10 %以下 ,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零 ,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波动较大 ,特别是 2 0 0 2年的耐药率显著上升。结论 动态了解病原菌的分离率 ,熟悉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制定正确的抗感染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临床分离的8株ST37型艰难梭菌的生存特性研究,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及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将产毒型ST37艰难梭菌与不产毒ST39艰难梭菌1∶1等量混合后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毒素基因tcdB随培养时间延长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从而了解ST37型艰难梭菌与不产毒菌株共存时的生长适应性。同理将ST37型艰难梭菌与tcdA+tcdB+的ST54菌株等量混合后测定毒素基因tcd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了解ST37型艰难梭菌与产双毒菌株共存时的特性。结果将ST37型艰难梭菌菌株与不产毒的艰难梭菌1∶1混合后培养,毒素基因tcdB在混合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5),至第4天混合液中几乎检测不到tcdB。将ST37型艰难梭菌菌株与tcdA+tcdB+的ST54菌株混合培养后,毒素基因tcdA并未随时间延长而规律减少(P>0.05)。结论不产毒艰难梭菌菌株能抑制产毒的ST37型艰难梭菌的生长,然而只产tcdA毒素的ST37型艰难梭菌并不能抑制产双毒菌株艰难梭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吕晓菊 《华西医学》1995,10(2):166-168
聚合酶链反应在幽门螺杆菌研究中的应用吕晓菊综述穆国尧审校华西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呈弯曲状或螺杆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2年首次由Marshall[1]等从慢性活动型胃炎病人胃活检组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