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教(LVEF),探讨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并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26例AMI患者中,18例为无痛性梗死;1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VEF<40%10例,LVEF≥40%16例.随访14例患者中,半年内死亡5例.结论 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多为无痛性梗死,心电图表现多为非ST段抬高性心阢梗死.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左室收缩功能及/或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2.
乌头碱中毒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头碱类药物包括草乌、川乌、附子等,其主要成分乌头碱等具有较强的毒性,故此类药物中毒时有发生。我们从1988年9月至今共接诊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21例,除1例入院时已死亡外,其余20例全部治愈,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中毒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7岁~66岁,平均年龄46.5岁。1.2中毒途径16例为口服中药含川乌、草乌,5例为附子所泡药酒,用药后到症状出现时间,最短15 m in,最长2 h,多为1 h内出现。1.3临床表现早期口舌发麻,指尖发痒、麻木、出汗,继而头痛、头昏、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还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以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部分短阵室速、二联律、三联律、室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休克或昏迷,表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瞳孔缩小,四肢厥冷,血压测不到。本文有13例较重中毒病例,均出现心律失常。1.4治疗及转归1.4.1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酌情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每次进水量不超过300 m l,洗胃液总量在5000 m l~10 000 m l为宜。之后从胃管内灌注硫酸镁30 g导泻。1.4.2毒素对抗治疗...  相似文献   
3.
17例患者,误将亚硝酸盐为食用盐引起中毒,全部病例在食后半小时前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而以唇粘膜及指甲青紫为显著特征,在给予综合抢救治疗同时,5例重症者,应用特效解毒药美蓝后,病情逐渐平稳,全部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青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499-500
目的探讨急诊有效救治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5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包括维持生命体征、降低颅内压、使用呼吸兴奋剂、静滴硝普钠降低血压。另外,每日静脉内使用尼莫通,连用2周。结果与对照组(112例)比较,治疗组(144例)总有效率(83%)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急诊干预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增加尼莫通治疗,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猝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猝死的病因、诱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猝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猝死的病例中心血管病33例,占78%;糖尿病7例,占17.3%;过度肥胖2例,占4.7%.心肺复苏成功4例,成功率9.5%,结论应重视心率变异性研究,预防猝死高危因素,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探讨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并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26例AMI患者中,18例为无痛性梗死;1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VEF〈40%10例,LVEF≥40%16例。随访14例患者中,半年内死亡5例。结论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多为无痛性梗死,心电图表现多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左室收缩功能及/或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