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饮酒程度对男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 共连续入选初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男性房颤患者192例(持续性房颤64例,阵发性房颤128例),平均年龄(53.4± 10.3)岁.排除患有瓣膜性心脏病、近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0.50、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根据术前饮酒程度分为不饮酒、少中量饮酒和大量饮酒3组,并对比3组间临床特征及消融疗效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元回归分析,评价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平均随访(17.7±6.1)个月,共66例(34.4%)患者复发房颤.其中,大量饮酒者(29.7%)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增大,术后复发率显著增加.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持续性房颤、2型糖尿病、CHADS2评分≥2、左心房扩大均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饮酒(HR=1.547,95% CI 1.108~2.161,P=0.010),2型糖尿病(HR=1.939,95%CI 1.038 ~3.622,P=0.038),左心房内径(HR=1.046,95% CI 1.000 ~1.095,P=0.050)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大量饮酒的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其消融术后的复发率显著增加.饮酒程度能够独立预测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浆自身抗体是调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C10orf97基因与病理性心脏重构和心衰密切相关,但心衰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抗C10orf97自身抗体目前完全未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纳入107例心衰患者和163例正常对照。人工合成C10orf97三段亲水性多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10orf97自身抗体水平。结果在正常对照的血浆中,C10orf97蛋白的三个自身抗体阳性率很低,仅为1.2%。但在心衰患者中,三个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升高,分别为27.1%、32.7%和29.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著(所有的p〈0.0001)。心衰组中三个自身抗体均为阳性的比率为17.8%,远高于对照组的0.6%(P〈0.0001)。扩张型心肌病和非扩张型心肌病两个亚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血浆C10orf97自身抗体水平升高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衰均相关。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血浆C10orf97自身抗体与心衰密切相关,血浆C10orf97自身抗体很可能为新的介导心衰发展的自身免疫异常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折返性的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绝大多数发生于左心室并表现为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本文报道1组VT折返环位于左心室但出口在右心室且表现为左束支阻滞(LBBB)的病例。方法32例因陈旧性心肌梗死伴VT而接受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4例临床有LBBB形态的VT。使用非接触等电位和虚拟单极标测判断VT起源,结合舒张中期电位(MDP)和拖带标测确定折返关键通路和消融靶点。用盐水冲洗电极导管在折返环的关键峡部行线性消融。结果全部32例患者中,4例临床有LBBB型VT者均成功被诱发,其中1例有两种LBBB型VT,1例同时有RBBB型VT但周长与LBBB型相同;另有1例共有6种形态的VT,包括RBBB和LBBB型。在右心室内的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可迅速确定VT在右心室的传出部位,该处的虚拟单极标测显示rS型提示左心室起源。3例在左心室成功拖带并消融成功,靶点均紧邻左心室间隔,其中1例位于下壁,1例在前壁,1例两种LBBB型VT分别在前壁和下壁间隔旁消融成功。随访1~4.2年,未服抗心律失常药无VT发作。而1例诱发出6种单形(包括RBBB和LBBB型)VT患者因巨大室壁瘤及心功能障碍不能耐受而中途放弃消融。结论紧邻室间隔的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起源VT可能因在右心室有出口而表现为LBBB型,需要在标测和消融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使用伊布利特( ibutilide,Ibu)对消融即刻疗效的作用.方法 99例经充分线性消融仍为房颤或转为左心房心房扑动(LAFL)的患者,静脉推注Ibu,推注中若复律立即停止;注射完lmg后10 min仍未转复者,可重复注射但总量≤2 mg.在静脉推注Ibu的同时重复标测并加强消融.记录给药前后心律变化,测量复律后的QT间期和RR间期.术后心电监护至少12 h.结果 静脉推注Ibu并加强消融复律者77例(77.8%),其余22例患者中16例接受体外同步电复律,13例(81%)成功转复;l例LAFL经超速抑制转为窦性心律;最终仍为房颤者6例、LAFL 2例.给药至成功转复时间2~41 min.Ibu用量0.4~2.0 mg(平均1.04 mg).手术结束时91例恢复窦性心律,校正的QT间期(QTc)为364 ~ 599 (469±40) ms,其中70例(76.9% )QTc≥440 ms、16例(17.6% )QTc≥500 ms.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经充分线性消融仍为房颤或转为LAFL患者,静脉推注Ibu并加强消融能提高手术即刻疗效.  相似文献   
5.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好发于青少年,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2‰-4.4‰,男性居多。病理特征为右心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和纤维脂肪组织替代,导致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尚可累及室间隔及左心室游离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标测和消融需要准确和安全。本研究尝试采用EnSiteNavX标测技术对起源于主动脉窦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室性早搏(室早)进行消融。方法运用NavX标测系统构建主动脉窦、升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开口的三维电解剖及激动顺序图,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认NavX导航的准确性。结合传统的电生理标测,射频消融治疗24例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早和/或室速。结果24例均射频消融成功,其中,左冠窦内起源16例,右冠窦内起源4例,左、右冠窦问起源4例,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消融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分别为(56.1±18.3)min、(11.2±6.8)min。1例患者消融前发现合并左旋支中段狭窄,消融术后成功行支架术。平均随访(16_+12)个月,1例室速患者有室早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NavX标测技术可以代替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早和/或室速的标测和消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初学者应用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仅应用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即可完成房间隔穿刺.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房颤患者120例.3名既往无房间隔穿刺经验的初学者各接受30例穿刺培训,1名经验丰富的培训者完成30例房间隔穿刺作为对照组.分析下列参数:1针穿刺成功率、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操作过程中放射剂量.应用曲线拟合统计方法分析学习曲线重要参数(平均初始穿刺时间、平均学习平台穿刺时间和平均学习率).结果 初学者的1针穿刺成功率为82.2% (74/90),第2针穿刺成功率12.2%(11/90),5例患者穿刺失败.平均初始穿刺时间(4.1±0.8)min,平均学习平台穿刺时间(1.2±0.2)min.穿刺时间平均学习率(25±3)例.初学者房间隔穿刺学习曲线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反向拟合曲线统计方法计算得出.结论 对于初学者,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技术是一项简单、易学、经济和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方法.基于本研究结果,初学者通过29例房间隔穿刺操作可以通过学习曲线的陡直区域,基本掌握房间隔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邻希氏束旁路的电解剖特点,同时评价三维标测下邻希氏束旁路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19例邻希氏束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男13例),年龄11 ~70(31.16±19.54)岁,采用三维标测指导旁路的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旁路传导在放电后(3.57±1.71)s内阻断(即刻成功率100%).结果 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靶点处室房间期(38.56±7.51) ms,明显短于希氏束区域[(51.11±8.07) ms,P<0.001]和冠状静脉窦近端[(78.01±13.09)ms,P<0.001].成功消融靶点与希氏束距离(6.42±1.71)mm,希氏束距离冠状静脉窦口(26.53±3.15) mm.靶点处的室/房波幅比为3.62±2.27,明确的希氏束电位(0.152±0.093) mV.平均随访(12.79±6.64)个月,18例患者无复发(远期成功率94.7%),且无房室传导损伤发生.结论 通过定量测量发现邻希氏束旁路极为靠近希氏束.采用三维标测指导消融邻希氏束旁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