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抗原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活检组织中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表达强度及表达方式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水平,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清中的HBV DNA的含量。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肝组织中的HBsAg表达强度和表达方式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均无相关性(P>0.05)。HBcAg表达强度与炎症分级无相关性(r=-0.02,P>0.05);与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28,P<0.01);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53,P<0.01)。HBcAg表达方式与炎症分级为负相关(r=-0.27,P<0.01),其中浆型组炎症活动度分级高于核型组和混合型组(P<0.01),混合型组高于核型组(P<0.01)。HBcAg表达方式与纤维化分期亦呈较弱的负相关(r=-0.23,P<0.01),其中浆型组纤维化分期高于核型组和混合型组(P<0.05)。HBcAg表达方式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22,P<0.01)。结论区分肝组织中的HBsAg表达强度和表达方式无益于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的程度,而检测肝组织中的HBcAg则有助于临床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前造成肝损害最常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是异烟肼,其主要通过N-乙酰化酶代谢,后者由NAT2(N-acetylteansferase 2)基因编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C-SIGN和DC-SIGNR外显子4在中国结核患者中是否存在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227例结核患者和520例健康人群的DC-SIGN和DC-SIGNR外显子4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结果 DC-SIGN外显子4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R外显子4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也无计学意义(P〉0.05);但6/6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IGN外显子4遗传多态性与结核感染易感性无明显相关;6/6基因型DC-SIGNR外显子4在结核患者中的分布频率较高,可能与结核感染的易感性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针对HBV拉米夫定耐药株及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前C区(Pre-C)突变株,多位点突变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并与DNA测序法比较,以了解该芯片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等性能并初步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 该基因芯片能对HBV DNA及P区(DNA多聚酶区):180、204、207三个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位点;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及前C区(Pre-C):nt1896、nt1899、nt1862、nt1764、nt1762 5个突变热点,共8个HBV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用测序法对该基因芯片进行验证.结果 ①检测HBV DNA方面,两种方法检测结果100%相符.②检测突变位点方面:总体统计32份阳性血清共有256(32×8)个突变位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251个突变位点完全相符;5个突变位点不完全相符,基因芯片法检测为混合型,测序法检测为野生型或突变型之一.结论 结果提示该基因芯片和DNA测序法检测结果阳性率无差异,特异性与DNA测序法相当,检测混合株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汉族人中NAT2基因分布特征,为开展NAT2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研究和药物代谢性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DNA浓度为40 ng/μl的标本进行1×100、1×101、1×102、1 ×103、1 ×104倍比梯度稀释,以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T2基因的灵敏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TaqMan探针技术检测554名深圳汉族健康人NAT2基因282、341、481、590和857突变位点,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用直接测序法对47名健康人标本进行平行检测,以验证和评价荧光定量PCR检测NAT2基因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经倍比梯度稀释试验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T2基因的灵敏度可精确至10-4ng/μ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从554名深圳汉族人中检出NAT2*4、*5、*6、*7、*1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6%( 358/554)、6.3%( 35/554)、25.3% (140/554)、30.0%( 166/554)、0.6%( 3/554)。主要基因型NAT2* 4/*6、*6/*7、*13/*13或*12/*12或*4/*4、*4/*7、*7/*13、*12、*6/*13(*12)频率依次为12.3%(68/554)、8.3% (46/554)、7.6%(42/554)、40.5%(224/554)、8.1% (45/554)、7.2% (40/554)、5.6%(31/554),7种基因型约占总基因型的89.6% (496/554)。深圳地区汉族人中NAT2基因主要等位基因为*4、*6、*7、*13,表型以快乙酰化型和中间型为主,分别占40.5%( 224/554)、46.7%(259/554),慢乙酰化型仅占12.8%(71/554)。用荧光定量PCR和直接测序法平行检测47名健康人NAT2基因,与直接测序法比较,检测282、341、481、590、857位点的敏感度分别为88.2% (30/34)、87.5%( 7/8)、80.0% (4/5)、100.0% (22/22)、93.8% (15/16),特异度分别为100.0% (13/13)、94.9% (37/39)、100.0% (42/42)、96.0%( 24/25)、96.8%( 30/31),准确性分别为91.5%(43/47)、93.6%( 44/47)、97.6%( 46/47)、97.9% (46/47)、95.7% (45/47)。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T2基因的灵敏度、敏感度、特异度高,适用于临床及科学研究,深圳地区汉族人主要NAT2等位基因是*4、*6、*7,最常见慢乙酰化表型为*6/*7,这为与NAT2基因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研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大规模、多位点检测深圳地区拉米夫定耐药株,进一步了解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各种分布状况。方法 用基因芯片法对552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得出l92份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标本,再对192份耐药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2份耐药标本中,191份YMDD突变,124份528位点突变,9份555位点突变。YMDD突变中88%为:YVDD、528位点同时突变;YIDD单独突变;YIDD、528位点同时突变。YMDD突变密码子91%为:GTG、ATT;9%为:ATA、ATC。结论 552位点(YMDD)突变为核心突变,528、555位点的突变为协同突变。YVDD突变总是与528位点同时出现;YIDD突变则表现为多样化。YMDD突变密码子约有9%为少见密码子ATA、ATC,这可能是传统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YMDD突变阳性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非整联蛋白同源物(DC-SIGNR)外显子4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HCV病毒基因分型及HCV载量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268例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同时检测患者的HCV病毒载量及HCV病毒基因分型.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法.结果 DC-SIGNR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不显著.HCV载量携带7等位基因的患者为(4.6722±1.9766)log10拷贝/ml,携带9等位基因的患者为(5.3073±1.6795)log10拷贝/ml,P=0.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基因型的患者HCV载量水平为(4.5974±2.0067)log10拷贝/ml,9/7基因型的患者组为(5.2771±1.8587)log10拷贝/ml,P=0.0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CV更易与携带较长DC-SINGR等位基因的患者结合.结论 DC-SIGN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HCV在个体内的复制有关,但与HCV基因分型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前造成肝损害最常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是异烟肼,其主要通过N-乙酰化酶代谢,后者由NAT2(N-acetylteansferase 2)基因编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非整联蛋白同源物(DC-SIGNR)外显子4基因颈区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HCV病毒基因分型及HCV载量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268例丙型肝炎患者DC-SIGNR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同时检测患者的HCV病毒载量及HCV病毒基因分型.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法.结果 DC-SIGNR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HCV基因分型的相关性不显著.HCV载量携带7等位基因的患者为(4.6722±1.9766)log10拷贝/ml,携带9等位基因的患者为(5.3073±1.6795)log10拷贝/ml,P=0.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基因型的患者HCV载量水平为(4.5974±2.0067)log10拷贝/ml,9/7基因型的患者组为(5.2771±1.8587)log10拷贝/ml,P=0.0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CV更易与携带较长DC-SINGR等位基因的患者结合.结论 DC-SIGNR遗传多态性可能与HCV在个体内的复制有关,但与HCV基因分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3种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通过平行检测1001例临床血清样本及梯度稀释的阳性样本,从定量线性范围、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比较分析A试剂(磁珠分离法)、B试剂(免核酸提取的"一步法")与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优质试剂C的相关性和差异,并与免疫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67例均有数值的标本中,三种试剂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结果相差较大,A试剂灵敏度最高,B试剂次之,C试剂排后.结论 采用了"一步法"免核酸提取的B试剂,核酸得率高,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和定量准确性,操作极其简单,不失为一种上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