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持续吸入高浓度氧后新生大鼠发育中肺的病理及肺组织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探讨高浓度氧对新生大鼠肺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大鼠出生后分别在90%以上氧和空气中持续暴露,于d3、d7、d14、d21,动态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胶原染色面积的变化以及肺组织8-异前列腺素F2α含量.[结果]与空气对照组比较,高氧组肺泡发育受阻,出现肺泡变大且结构简单化、肺泡数目减少等肺泡发育不良的慢性肺疾病病理表现,肺损伤逐渐加重,最终纤维化;胶原染色阳性面积于d7时高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8-异前列腺素F2α含量d3时升高,d7时最高,以后下降但至d21仍高于对照.[结论]高氧对新生大鼠肺有明显损害,使其肺发育受阻,最终出现胶原增加的纤维化改变;氧化损伤可能是引起慢性高氧肺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8岁女孩肝功能异常8年伴血压高1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女,8岁,新生儿期即出现黄疸和肝功能异常,伴有先天性青光眼(生后第5天确诊)、特殊面容(前额宽阔、眼距宽、眼窝深陷)和血压高。肝功能异常以胆汁淤积为主,心脏大血管CTA发现腹主动脉、双肾动脉起始部狭窄。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JAG1基因外显子12区域存在1个杂合移码突变:c.1485delC(缺失胞嘧啶)。该患儿确诊为Alagille综合征(ALGS)。给予降酶、利胆及多联降压药物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明显下降,但血压波动在102~140/53~89 mm Hg,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患儿口服降压药血压波动在110~120/60~80 mm Hg。儿童难治性高血压伴多系统受累尤其是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肝功能异常时应注意鉴别罕见的ALGS,积极寻找遗传学病因,以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效果、复发影响因素及向全 身型MG转化的转化率。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专科就诊的104例儿童眼肌 型MG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按治疗方案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n=44)、强的松组(n=48)和单用溴吡斯的明组 (n=12)。采用美国MG基金会干预后状态评价系统评价治疗有效率、向全身型MG转化的转化率。结果:甲基强的 松龙组较强的松组短期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这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用溴吡斯的明组(均P<0.05)。联合使用 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和溴吡斯的明治疗儿童眼肌型MG的远期疗效较好。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减少复发。 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于眼肌型MG患儿早期症状缓解起积极作用,而不同方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远 期疗效相似,起病年龄大、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儿童眼肌型MG患者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报道2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患儿,患儿1为12岁男童,因间断咳嗽、气喘10余年入院。患儿及其母亲、外祖母有鼻衄史。患儿既往有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史。基因检测示患儿存在ENG基因c.277C > T (p.Arg93*)杂合突变。患儿2为13岁女童,因发现口唇发绀1年余入院,有反复鼻衄史,存在肺弥散功能重度下降、肺动脉高压、肺远端血管扩张、双肺细小动静脉交通支。HHT患儿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早期非常容易漏诊、误诊,可通过肺部CT或心脏右声学造影等检测手段协助诊断,基因检查可提高该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痰炎性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方法 哮喘患儿22例随机分为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组(A组)和沙丁胺醇治疗组(B组),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各组痰中谷胱甘肽(GSH)、总GSH和γ-GCS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痰涂片细胞中γ-GCS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痰细胞中γ-GCS重链(γ-GCS-h) mRNA表达.结果 1.A组治疗后,总GSH[(1.08±0.14) μ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0.37±0.09) 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1),A组和B组治疗前痰GSH/GSSG(0.28±0.02,0.25±0.08)与C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5).2.A组治疗后γ-GCS蛋白表达[(40.8±3.1)%]及γ-GCS活性(U值)(5±2)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a<0.01).3.RT-PCR显示A组和B组治疗前痰细胞γ-GCS-h mRNA(0.65±0.04,0.59±0.03)表达较C组均显著增加(Pa<0.01),而A组治疗后γ-GCS mRNA表达(0.10±0.0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4.痰炎性细胞中总GSH、GSSG与γ-GCS-mRNA、γ-GCS蛋白表达及γ-GCS的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1,0.763,0.756; 0.899,0.901,0.805 Pa<0.01);GSH/GSSG与γ-GCS-mRNA、γ-GCS蛋白表达及γ-GCS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r=-0.853,-0.827,-0.836 Pa<0.01);γ-GCS-h mRNA、γ-GCS蛋白表达及γ-GCS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2,0.832,0.845 Pa<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哮喘患儿痰细胞中γ-GCS-h mRNA、γ-GCS蛋白质表达及γ-GCS活性,与糖皮质激素减轻哮喘患儿肺内炎性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是从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的一种多潜能成体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近年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12岁女性患儿,因发热、皮疹3 d入院。患儿3 d前出现反复高热及双下肢皮疹,左下肢皮疹于24 h之内迅速融合成片、中心出现蓝黑色出血性坏死及水疱。病程中出现PLT降低、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确诊为暴发性紫癜。予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低分子肝素抗凝,将皮疹水疱处液体抽出、保护皮疹处伤口创面、防止感染等处理,患儿无发热,坏疽皮肤好转,PLT、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正常后出院。暴发性紫癜是一种罕见的、病情进展迅速的血栓性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严重后遗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在治疗过程中,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坏疽皮肤的局部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众多研究已证实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有效的,但移植时间点的选择尚无定论。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通过对其远期行为学及组织学检测,探讨最佳的移植时间窗。 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动物:选取清洁级7 d龄SD大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4 h,72 h,7 d细胞移植组,10只/组。另取4周龄SD大鼠10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均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在脑立体定位仪下,24 h,72 h,7 d细胞移植组分别于造模后对应时间点,将体外培养3~5代且经Hochest33324标记24 h的鼠骨髓基质细胞2 μL脑内移植于左侧海马,约105个细胞。③实验评估:各组大鼠40 d日龄时进行迷宫觅水测试,记录觅水时间、错误次数、重复次数。行为学测试后取脑组织片行尼氏染色,计数左侧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增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阳性率。 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放射臂迷宫实验检测:模型对照组觅水时间、错误次数、重复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各细胞移植组(P < 0.01),24 h细胞移植组上述3项指标均低于72 h,7 d细胞移植组(P < 0.05)。②左侧海马CA1区神经元尼氏染色结果:模型对照组神经元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1),且排列紊乱,丢失明显;24 h,72 h,7 d细胞移植组神经元数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1),排列整齐;24 h细胞移植组神经元数较72 h,7 d细胞移植组明显增多(P < 0.05)。③骨髓基质细胞体内增殖和神经分化情况: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30~40 d仍可在移植部位及左侧皮质区存活、增殖。24 h细胞移植组左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72 h,7 d细胞移植组(P < 0.01)。 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24 h接受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最大程度改善脑损伤所导致的远期行为学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早期移植可有效减轻神经元的坏死、凋亡,且有利于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