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陈蓓  刘沁毅  孙琳  叶军 《肝脏》2011,16(3):237-239
我国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 000万例[1],其中超过30%的患者在15年内发展为肝硬化[2]。这两类患者长期承受病情和病程、生活质量、经济保障及其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等问题困扰,往往伴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3]。  相似文献   
4.
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状况。方法 采用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对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我院院内感染前六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35株(23.3%)、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14.0%)、肺炎克雷伯菌21株(14.0%)、铜绿假单胞菌20株(13.3%)、粪肠球菌10株(6.7%)、阴沟肠杆菌8株(5.3%),以上细菌占总检出率的76.7%,其余各类细菌占23.3%。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磺胺甲基异哮唑。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药物依次为泰能、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产ESBLs菌株发生率12.7%,为大肠杆菌13株(68.8%)、肺炎克雷伯菌6株(31.2%),均对泰能敏感。结论 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正成为感染谱中的主要病原菌,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泰能、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慢性乙肝(ChronicHepatitisB,CHB)和乙肝后肝硬化(HepatitisBCirrhosis,HBC)患者经常伴发抑郁、焦虑症状,但病程进展中的心理状况和CHB、HBC患者的病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对住院治疗的CHB和HBC急性发作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对71例CHB和75例HBC患者在入院治疗时进行测评,其后治疗期间随访8周。同时,以健康志愿者65人作对照组。分别对3组对象在入院时和随访第8周时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测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mingDepressionScale,SDS)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每隔2周,即人院时、随访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时进行评定。结果每组均有60例对象完成测评。CHB组和HBC组的基线SCL-90总均分、大部分SCL-90因子分、HAMA、HAMD、SAS及SDS评分的均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HAMA、HAMD评定显示,在入院时40%的CHB和80%的HBC患者有明显焦虑症状,78%的CHB和87%的HBC患者有明显的抑郁。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SCL-90总均分、大部分SCL-90因子分均显著下降。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SAS及SDS评分的均分也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5%的CHB和28%的HBC患者仍有明显焦虑,7%的CHB和36%的HBC患者有明显抑郁。基线和4次测评分均提示,HBC组比CHB组患者的心理症状严重。结论在CHB、HBC患者急性发作入院时和经临床治疗急性症状缓解后,两组患者自评、他评的心理症状均比健康对照组严重。HBC组比CHB组患者的心理症状更严重。对急性发作的CHB、HBC患者的躯体症状治疗8周后,其。心理症状也可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与相关社会生活事件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SCL-90、LES问卷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住院患者,以及6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调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负性事件及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乙肝后肝硬化组较慢性乙肝组之负性事件刺激量更高(P〈0.05)。同时,生活事件可引发这两类患者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P〈0.05),尤以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心理障碍更多,还包括抑郁、恐怖及饮食睡眠等(P〈0.01)。结论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交等方面的负性事件,且对其影响较深、持续时间较长,尤以乙肝后肝硬化者明显。同时,生活事件,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加重这两类病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属乙型肝炎(下称乙肝)高发区,由于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该病有效的根治方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具有传染性较强、慢性进行性病程、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预防较差、无特效治疗等特点。临床研究表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躯体化、焦虑、抑郁等症状较为突出。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相关研究的报道逐年增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健康问题与疾病和生活质量互为影响。本文从其所表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心理状况对病程的影响,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心理干预的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全面了解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