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次低剂量丙泊酚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L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丙泊酚组、LIPC组和联合治疗组(丙泊酚+LIPC),每组20只。采用线栓闭塞大脑中动脉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面积,MDA含量,SOD、GSH-Px活性以及IL-6、TNF-α水平。结果:5组大鼠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丙泊酚和LIPC均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IL-6水平、TNF-α水平及MDA含量,抑制SOD、GSH-Px活性的下降,而丙泊酚与LIPC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丙泊酚联合LIPC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合用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2.
崔明珠  苏靖心  刘月强 《山东医药》2013,53(29):103-104
苏醒期躁动是小儿全麻常见的不良反应,其直接影响患儿的术后恢复过程.疼痛是引起躁动的主要原因[1].酮咯酸氨丁三醇属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NSAIDs),近年来,我们对其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2~4月在我院择期行眼科整形手术患儿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6±2.5)岁,体质量(22.7 ±6.7)kg,ASA分级Ⅰ级.排除有精神病史、NSAIDs过敏史、心脏疾患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1岁,体重80kg,身高175 cm,以"背部疼痛4个月、纳差1周"为主诉入住消化内科.入院后行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原位癌(距食管入口29cm处),拟行食管原位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前ASA评估2级,双肺呼吸音正常,肺...  相似文献   
4.
深刺翳风穴为主治疗中风病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强 《中医杂志》2003,44(11):846-846
假性球麻痹之吞咽困难,属中医学“疳痱”、“类噎嗝”范畴,此病以吞咽困难或吞咽功能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指征。笔者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治疗本病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靶浓度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方法80例全身麻醉病人,年龄17~65岁,体重42~85kg。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浓度2μg/m l组和2.5μg/m l组,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达到目标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时间及不同时间异丙酚用药量、清醒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异丙酚TCI 2μg/m l和2.5μg/m l复合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均能完成手术,麻醉用药量、麻醉满意度、清醒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输注20m in左右达到设定效应室靶浓度,两组异丙酚5、10、15m in时用药量分别为8、7、6mg/(kg.h)和9、8、7mg/(kg.h),之后以6mg/(kg.h)和5mg/(kg.h)持续输注可维持相应效应室浓度。结论异丙酚2μg/m l和2μg/m lTCI复合苏太尼安全、可行,以本研究提示的不同时间用药量指导手控输注可维持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6.
7.
随着舒适性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多,镇静麻醉药物在门诊小手术如结肠镜检查、妇产科人工流产术中广泛应用,门诊无痛胃镜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8.
戊乙奎醚为新型选择性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不仅有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而且可阻断脑内突触后膜M1受体而产生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对M2受体作用不明显,故对心率(HR)影响小。咪达唑仑为短效苯二氮草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我们将戊乙奎醚复合咪达唑仑作为老年患者手术前用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手术全麻维持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术中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2、0.25和0.3μg/(kg·h),微量泵泵入,用于麻醉维持。记录术前、切开皮肤时、打开胸腔时和关闭胸腔后患者的MAP值,记录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A组9例、B组5例患者术中血压过高给予降压治疗;A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时间点MAP均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 B组和C组各时间点MAP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h)维持麻醉能够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且不会延长术后麻醉恢复,为合适的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患者发生空气栓子的诱因.方法 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3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 ~ 59岁,体重指数18~25 kg/m2.术中用单极或双极电刀行电切和电凝止血,采用logic vivid Ⅰ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监测患者髂总静脉和上腔、下腔静脉及心脏空气栓子的发生情况.根据术中是否发生空气栓子分为空气栓子组和无空气栓子组,分析发生空气栓子的可能因素.结果 15例患者发生了空气栓子,发生率为43%,发生时间为膨宫液灌注后(19±10)min.其中少量空气栓子(气泡数量<10个/s)4例(27%)、中等量空气栓子(10个/s≤气泡数量≤20个/s)7例(47%)、大量空气栓子(气泡数量>20个/s)4例(27%).与无空气栓子组比较,空气栓子组电刀使用时间延长(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患者发生空气栓子的原因可能与电刀使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