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例由成功的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巨大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瘤(大小为15×13×15cm)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介绍如下: 女性,25岁,疑诊右室肿瘤入院。主要阳性体征:慢性病容,颈静脉怒张,心律齐,心前区2/6级收缩期杂音,肝大肋下三指,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窦速,低电压,酷似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胸片(正位):  相似文献   
2.
Three cases of giant congenital aneurysm of coronary artery were described. The diagnosis was made by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2D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heart catheterization and cineaortography in case 2 and case 3, and only by 2DE in case 1. Successful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giant aneurysms resulted in excellent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3.
自从1968年广泛应用大隐静脉作主动脉-冠状动脉傍路移植术以来,已成为治疗症状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有效方法。然而,对这一手术能否持久保持其早期的良好疗效,是否最终不可避免地要恶化等,仍有疑虑。本文报告作者所在医院1968~1971年的434例单纯傍路移植术患者术后5~8年的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4.
1996年3月~2002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5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52例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5.26岁;体重13~30kg,平均16kg。查体:蹲踞48例,发绀46例,缺氧发作3例,杵状指(趾)43例,部分患儿发育不良。本组50例在胸骨左缘第2~4肋间扪及收缩期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血清钾离子紊乱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发生血清钾离子紊乱共56例。本文总结并分析术后产生血清钾离子紊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56例血清钾离子紊乱患者,经及时和正确的处理,无1例因为血清钾子紊乱性心律失常而死亡。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清钾离子紊乱的防治是关系到瓣膜置换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多数心外科医师喜欢在体外循环时采用主动脉弓插管。这是由于操作简单,有较好的前向灌注,且没有逆行性血管剥离的危险,但其潜在危险是颈总动脉灌注异常、出血、插管部位形成动脉瘸。股动脉插管则由于具有肢体缺血、在粥样硬化部位发生逆行性主动脉剥离、感染、淋巴瘘、肌肉坏死、动脉栓塞、出血和动脉切开部位狭窄等潜在危险,近年来仅用于某些选择性病例,例如再次手术,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动脉瘤。本文对比94例股动脉插管(均为低温下)和84例主动脉弓插管(36例常温下,48例低温下)的外科并发症和大脑功能异常的发病率。结果:主动脉弓插管组无严重并发症。股动脉插管组有2例需再次探查插管处出血,3例出现血管并发症,包括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以及动脉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天门冬氨酸盐(A)和谷氨酸盐(G)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含A,G各13mmol/L的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与末次再灌注结合传统冷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法作为观察组,与观察组相同但不含氨基酸盐的温血停搏液组为对照组②,仅用单纯冷晶体心停搏液组为对照组①,对心肌保护法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动复跳和房颤转窦率明显较对照组①高(P<0.01),心肌释放肌酸磷酸激酶(CPK)少(P<0.01)。结论氨基酸盐温血停搏液诱导及末次再灌注心肌保护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冷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8.
组织瓣的最大优点是血栓栓塞发生率很低,不需长期抗凝。然而,由于组织的退化及炎症,会发生早期和后期失效。因此,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组织。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由戊二醛保存的猪瓣。同种瓣及阔筋膜瓣亦曾在一个时期内广泛应用于主动脉瓣的换置,本文报道应用上述两种瓣膜作主动脉瓣换置的早期和远期结果对比。方法:1970年曾连续在38例中用阔筋膜瓣作单纯主动脉瓣换置,其后因早期瓣膜失效而停用。1968年曾以同种瓣作主动脉瓣换置,选用同种瓣的指证是:必须有大小适当的瓣膜供应,病人较年青,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从生存率、术后工作能力、主观效应和心功能改善等方面,对1963~1970年的267例瓣膜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其中主动脉瓣替换术99例,二尖瓣替换术118例,双瓣膜替换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或二尖瓣与三尖瓣)17例,直视二尖瓣成形术23例,联合性手术(包括瓣膜替换同时作主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疾病手术)10例。除5例外,均为男性。手术时平均年龄为47.8岁。术前心功能Ⅳ级者21%,Ⅲ级75%,Ⅰ~Ⅱ级4%。结果:(1)生存率:全组患者的住院死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室间隔缺损,可由胸部钝性伤或贯穿伤引起.自然生存率比较低,本文报告3例的治疗结果,并复习文献,作简要讨论。[例1] 男性,19岁,1980年11月在劳动时前胸部被卡车挤压,背后靠着一根铁柱,当即昏迷,苏醒后即出现气急,心跳不规则,且伴有明显杂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