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卿教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在治疗时尤其重视活血药的加入,并随症灵活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增食灵"合剂对小儿厌食症模型幼龄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对模型幼鼠下丘脑β-EP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小儿增食灵"合剂可明显增加厌食症幼龄大鼠食欲,提高下丘脑β-EP记数水平(P〈0.05,P〈0.01)。结论"小儿增食灵"合剂能明显增加厌食症幼龄大鼠的食欲,促进下丘脑β-EP分泌可能是该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平衡阴阳刺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衡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5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肌力、肢体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平衡阴阳刺法能使患侧肢体的肌力和活动能力在短时间均有较大的改善。结论:平衡阴阳刺法能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缓解痉挛。  相似文献   
4.
马蕾  刘恩远 《新疆中医药》2010,28(1):86-86,F0003
蒿芩清胆汤出自清代俞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由青蒿、黄芩、半夏、茯苓、枳壳、竹茹、碧玉散等组成,功用为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为治伤寒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而设。笔者师其祛邪法则,运用本方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心安神针法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用调心安神针法治疗。结果:治愈率50.6%,总有效率90.8%。结论:调心安神针法治疗不寐症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6.
吴立文教授辨治失眠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文教授辨证治疗失眠火热上扰型 ,治宜清心为先 ;阴虚火旺型 ,治重交通心肾 ;血不养神型 ,治当补虚化瘀 ;痰热内蕴型治需和胃降逆。各型均合理选用安神药 ,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机理,为进一步推广本疗法奠定基础。方法:将6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捻转针法组、温通针法组、药物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行相应处理。各组大鼠经过治疗,跳台实验结束后,利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温通针法”能使VD大鼠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显著升高,TXB2含量显著下降。结论:“温通针法”通过调整VD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增加VD大鼠脑血流量,改善脑功能。这可能是“温通针法”治疗VD取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捻转针法组、温通针法组、药物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造成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并行相应处理.各组大鼠经过治疗,跳台实验结束后,断头处死,检测脑内Ca2 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结果:温通针法能使VD大鼠脑组织中Ca2 含量显著降低,CAT活力增强.结论:"温通针法"能够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自由基代谢、减轻神经细胞Ca2 超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