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缺血性肠炎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缺血性肠炎是由急慢性肠道供血不足引起。根据发病的缓急和累及肠段不同 ,国外文献 [1 ]将其分为 3型 :1急性肠系膜缺血 ;2慢性肠系膜缺血 ;3结肠缺血。1 急性肠系膜缺血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肠系膜缺血最常见的病因 ,占 5 0 % ,其次是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引起的低血流状态 ,约占 2 0 %~ 30 %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约占 33% [2 ] 。肠道血液供应丰富 ,一般不发生缺血。但当血压低于 70 mm Hg时 ,肠灌注量与血压呈直线关系 ,肠组织的活力通过增加氧摄取量来维持。血压低于 40 m m Hg时 ,则丧失代偿能力 ,肠管完…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AgNOR染色及hTERT、PCNA的表达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因胸、腹水就诊的患者除进行常规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外,还进行AgNOR染色,并用SP法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hTERT和PCNA的表达。结果恶性与良性胸、腹水AgNOR每核颗粒平均数分别为4·33±0·68和1·57±0·48;AgNOR染色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90·1%。在46例恶性胸、腹水中,hTERT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8%和63·0%,反应性间皮细胞hTERT和PCNA(-)。AgNOR颗粒数增多与hTERT、PC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gNOR计数较PCNA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明显升高,而hTERT与AgNOR计数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hTERT和PCNA的表达及AgNOR颗粒数增多均是恶性胸、腹水的特征,可作为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3岁,因呕吐症状进行性加重,以"胃淋巴瘤可能,Menetrier病待排"收住入院.患者4个月前于外院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活动性出血,胃窦溃疡(A1期),胃黏膜粗大水肿性质待查,幽门螺杆菌(Hp)阳性;活检提示:胃黏膜呈炎症改变,伴有腺体萎缩,间质内有中等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表层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按消化性溃疡治疗及三联抗Hp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渐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个月前外院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体、胃窦见粗大黏膜皱襞,增厚以黏膜层为主,考虑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能;活检提示:黏膜慢性炎;予四联抗Hp治疗10 d,效果不明显.1个半月前于我院胃镜检查提示:胃体黏膜皱襞粗大呈脑回样,表面结节,僵硬,蠕动消失,Hp阴性;大块活检提示:炎性息肉(图1).  相似文献   
4.
5.
奥美拉唑在生殖系统的不良反应3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型白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肠型白塞病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经验。结果:1例表现为反复的消化道出血,1例以急性胃肠炎样症状就诊,1例消化道症状轻微。针刺试验均阳性,结肠镜检查均提示回盲部溃疡,胶囊内镜均见小肠多发溃疡、糜烂。1例未成年女性患者口服强的松,另2例成年患者口服沙利度胺,均治愈,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肠型白塞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恰当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Dieulafoy病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金属钛夹止血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行金属钛夹止血的23例Dieulafoy病患者。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充分进行物品器械准备;术中加强监护并做好医护操作的密切配合;术后注意观察呕血和便血情况,并给予饮食与休息指导。结果:5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其中3例患者再次胃镜检查发现钛夹脱落后再次行金属钛夹治疗,2例患者转手术治疗。23例均治愈,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术治疗Dieulafoy病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迅速、准确、创伤小、有效、并发症少的内镜治疗方法。娴熟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免疫层析法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急性腹痛病例进行尿胰蛋白酶原-2及血、尿淀粉酶的检测,并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30例AP患者中28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敏感性为93.3%,血清淀粉酶检测的敏感性为86.7%(26/30),尿淀粉酶检测的敏感性为83.3%(25/30);104例其他急腹症中,8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特异性为92.3%。血清淀粉酶检测的特异性为87.5%(91/104);尿淀粉酶检测的特异性为85.6%(89/104)。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最高,但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是急腹症患者筛选AP快速而简便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联合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和流式细胞术(FCM)-DNA倍体分析,以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04年6月起因胸腹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67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每位患者除常规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外,均进行AgNOR染色和FCM-DNA倍体分析检测。结果恶性胸腹水与良性胸腹水AgNOR每核颗粒平均数分别为4.33±0.68和1.57±0.48(P<0.05);AgNOR染色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90.1%;胸腹水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查敏感性为71.7%,特异性为95.2%;DNA倍体分析与AgNOR检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5.3%。结论DNA倍体分析异常与AgNOR颗粒数增多均与恶性胸腹水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更有助于胸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瑞倍)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Hp阳性14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瑞倍组、奥美拉唑组和雷尼替丁组,疗程1周,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DNA判断Hp根除效果。结果根据意图分析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瑞倍组83.7%、奥美拉唑组87.5%、雷尼替丁组70%。根据试验方案分析(PP)Hp根除率分别为87.2%、93.3%及72.9%。瑞倍组Hp根除率与奥美拉唑组相近,但2组均较雷尼替丁组明显升高。瑞倍组和奥美拉唑组较雷尼替丁组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但瑞倍组与奥美拉唑2组间无明显差异。瑞倍组与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均较雷尼替丁组轻微。结论瑞倍三联疗法根除Hp的临床疗效优于雷尼替丁三联疗法,但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相当,副反应发生情况也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无显著性差异,且因瑞倍相对价格低廉,值得作为一线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