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CRISPR/Cas13a的布鲁氏菌鉴定方法。方法 以布鲁氏菌BCSP31基因的保守区为靶标区域设计特异的引物和crRNA,建立鉴定布鲁氏菌的CRISPR/Cas13a方法。通过对纯菌株以及临床需氧血培养阳性菌液检测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梯度稀释法评估其检测下限。结果 建立了基于CRISPR/Cas13a的布鲁氏菌快速鉴定方法,其检测下限可达10 fg/μL。通过鉴定64株布鲁氏菌、56株非布鲁氏菌、人DNA以及57例临床需氧血培养阳性菌液,计算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达100%。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3a的布鲁氏菌鉴定方法,可用于临床需氧血培养阳性后快速鉴定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膀胱冲洗频率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275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所有患者均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膀胱冲洗,A组冲洗频率为每天2次,B组每天1次,C组每周2次,D组不进行冲洗。于置管后3、7、14、21d对4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于置管后21d行中段尿细菌分离和培养,记录菌落数。结果在3、7、14、21d时A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2.99%、10.45%、16.42%和35.82%;B组为0.00%、10.14%、20.29%和33.33%;C组为0.00%、2.86%、10.00%和17.14%;D组为0.00%、10.14%、23.19%和40.58%。治疗后3d4组患者感染率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1d时C组患者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组,而D组患者明显高于其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粪链球菌以及其他病原菌菌落数分别为(9.38±0.87)、(6.33±0.54)、(4.97±0.38)、(2.12±0.24)和(0.92±0.06),明显少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可有效降低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是频繁冲洗并不可取,每周2次膀胱冲洗是较为合适的膀胱冲洗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用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鉴定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数据库,并探索用于MALDI-TOF MS鉴定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和前处理方法 .方法 利用8株马尔尼菲篮状菌构建自建数据库,比较不同培养基[沙保弱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SDB)]、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微阵列杂交技术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阳性血培养瓶316个,其中革兰阳性菌血培养瓶161个,革兰阴性菌血培养瓶155个。血培养报阳后即刻抽取培养液进行常规培养鉴定及药敏和PCR-微阵列杂交,不一致结果进行测序分析,同时计算标本周转时间(TA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培养鉴定及药敏检出革兰阳性菌19种,161株,其中苯唑西林耐药67株;革兰阴性菌13种,155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36株,碳青霉烯酶基因KPC 14株;PCR-微阵列杂交技术检出革兰阳性菌5种,148株,其中耐药基因MecA 67株;革兰阴性菌6种,147株,其中耐药基因CTX-M-1 27株,KPC 14株;PCR-微阵列杂交技术检测病原菌的灵敏度在85.7%~100.0%,特异度在99.1%~100.0%,检测耐药基因MecA和KP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检测耐药基因CTX-M-1的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7.0%;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TAT平均缩短时间分别为39.52 h和38.08 h。结论 PCR-微阵列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