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为供鼠,SD大鼠为受鼠,受鼠分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的预处理方案,A组受鼠自移植前4~1 d,腹腔注射氟达拉宾(1 mg/kg),移植前4 h接受2Gy的全身照射;B组受鼠仅在移植当天分别接受6 Gy的全身照射.各实验组受鼠均在移植当天经尾静脉输注供鼠骨髓细胞3.8×107;对照组大鼠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GVHD反应.结果移植前接受氟达拉宾和2 Gy全身照射预处理的大鼠生存期较长,且 GVHD 临床和病理评分也较低.结论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可有效预防GVHD,拓宽临床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三种血细胞去除术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连续流动血细胞分离机对37例高细胞性血液病患者进行40例次血细胞去除术.结果行白细胞去除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由(231.52±79.5)×109/L降至(140.64±51.62)×109/L(P<0.01);行血小板去除术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由(944.69±311.69)×109/L降至(458.15±198.35)×109/L(P<0.01);行红细胞去除术后,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数由(192.14±32.2)g/L降至(149.43±34.54)g/L(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去除过程中有3例出现口唇麻木,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血细胞去除术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抗CD20抗体(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骨髓体外培养,了解cITP患者B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的状况。方法:选择cITP患者30 例,对照组缺铁性贫血患者10例,进行骨髓体外培养,于培养前、培养3 d、培养6 d、培养9 d,检测B细胞相关分子(CD19、CD20、CD23)和透射电镜观测淋巴细胞凋亡状态。结果:cITP患者骨髓CD20、CD23分子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CD20、CD23分子表达(P<0.01)。加抗CD20抗体和加半量抗CD20抗体培养前后B细胞相关分子(CD19、CD20、CD23)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抗CD20抗体组透射电镜观测有淋巴细胞凋亡。结论:抗CD20 抗体能靶向性地与表达CD20抗原的B细胞结合,通过抗体抗原反应,诱导B细胞加速凋亡。  相似文献   
4.
DC细胞刺激γδ T细胞的抗白血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γδT细胞的体外生存期和抗白血病活性。方法:对外周血采集物用GM-CSF+IL-4进行培养,使其分化和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然后用DC和细胞因子IL-2刺激其CD4^ T细胞扩增后,协同DC共同刺激γδT细胞扩增,再与多种白血病细胞株进行混合培养,进而用MTT比色法研究抗白血病能力。结果:γδT细胞能在体外长期大量扩增,扩增的γδT细胞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具有杀伤作用。结论:γδT细胞可望用于白血病的临床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国外报道了较多的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 (NST)的临床研究 ,提示NST与经典移植相比 ,具有粒细胞缺乏期短、移植相关危险的发生率低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D)程度减轻、可诱导免疫耐受性、在移植后可对残存肿瘤进行免疫治疗等优势〔1〕。我科对 1例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采用了无关供体来源的非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受体与供体患者 ,男 ,41岁。 2 0 0 1年 2月因白细胞高达 8.0× 1 0 9/L ,脾肋下 5cm ,骨穿证实CML慢性期。染色体检查 :46 .xy.Ph+t(9∶2 2 )P…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大小聚乙烯醇(PVA)颗粒在子宫腺肌症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根据PVA颗粒的大小随机分为A(350500μm)、B(500500μm)、B(500710μm)两组,每组病例76例,比较两组病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在痛经减轻、子宫体积变化方面两组比较,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痛经减轻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子宫体积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两组病例完全缓解率均达到80%以上,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更为显著,而两组在月经期及月经量改变、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虽然两组临床效果半年后即达到相似,但A组术后不良反应疼痛更为严重,故从中长期效果及安全性来看,B组似乎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移植时移植物内T细胞和经预处理后受体残存T细胞的不同比例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受体SD大鼠接受TBI+CTX预处理,分别按1∶1、2∶1、4∶1的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回输供体Wistar大鼠骨髓细胞,观察受体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按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为1∶1和2∶1移植时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与4∶1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移植时当移植物内T细胞和经预处理后受体残存T细胞比例为1∶1、2∶1时GVHD程度较轻,4∶1时GVHD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γδ T细胞的体外生存期和抗白血病活性. 方法对外周血采集物用GM-CSF+IL-4进行培养,使其分化和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然后用DC和细胞因子IL-2刺激其CD4+ T细胞扩增后,协同DC共同刺激γδ T细胞扩增,再与多种白血病细胞株进行混合培养,进而用MTT比色法研究抗白血病能力. 结果γδ T 细胞能在体外长期大量扩增.扩增的γδ T细胞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具有杀伤作用. 结论γδ T细胞可望用于白血病的临床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扩增、分化成熟的特点.方法将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作为DC的培养源,联合GM-CSF、IL-4细胞因子培养DC,观察培养过程中DC的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其免疫表型.结果外周血采集物培养的DC成熟明显早于骨髓采集物培养的DC(P<0.01).DC表型CDI a-PE、HLA-DR-PE、CD54-FITC、CD80-FITC的阳性率平均值在骨髓组和外周血组分别为23.3±3.6和25.8±2.2、95.0±2.1和96.9±1.0、54 4±1.4和56.1±1.2、40.5±2.7和41.7±1.8(P>0.05).结论外周血组DC表型的阳性率稍高于骨髓组,但获取费用较昂贵,适用范围有限;骨髓来源则较简便,但培养成熟时间较长,且受个体差异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移植时移植物内T细胞和经预处理后受体残存T细胞的不同比例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受体SD大鼠接受TBI+CTX预处理,分别按1∶1、2∶1、4∶1的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回输供体Wistar大鼠骨髓细胞,观察受体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按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为1∶1和2∶1移植时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与4∶1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移植时当移植物内T细胞和经预处理后受体残存T细胞比例为1∶1、2∶1时GVHD程度较轻,4∶1时GVHD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