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8例HIV长期感染不进展(LTNP)及病程进展缓慢(SP)患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设立队列研究,从中随机选出8例患者(4例LTNPs,4例SP)。通过采用重叠肽技术组建HIV-1B亚型全序列肽段,组建成三维肽库进行ELISPOT分析8例患者的HIV-1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果在大多数患者中存在较强的T细胞反应,特别对HIV-1病毒的pol、gag、nef蛋白的免疫反应比其他蛋白强。结论病毒特异性CTL免疫反应在HIV-1 LTNPs有较强并且很广泛的反应,这对于有效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生存有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可能是这些LTNPs及SP病程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非职业针刺伤及意外伤害HIV暴露后预防现状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解艾滋病病毒(HIV)非职业针刺及意外伤害暴露及暴露后预防的现状,以及暴露后预防的影响因素,探讨HIV非职业针刺伤及意外伤害暴露后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2 637例HIV非职业暴露者,实施或未实施暴露后预防(PEP)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全部非职业暴露者均提出了实施PEP的要求,但根据危险性评估,两年里共对52人实施了PEP.其中仅19人(36.54%)完成了28天的疗程,33例(63.46%)因副作用等而中止治疗.心理干预可以降低PEP的实施率.对实施或未实施PEP的1 486非职业暴露者于暴露后1个月,948例于暴露后3个月,689例于暴露后6个月,检测HIV抗体,均未发现阳性者.影响非职业暴露PEP完成的因素是:暴露源情况不明,HIV感染的危险性低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副作用.结论HIV非职业意外伤害暴露感染的危险性极低.提示PEP对于那些暴露源HIV情况不明,HIV感染的危险性小,而又有明显的副作用时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新闻链接:美国惊现艾滋病变种病毒 2005年2月11日.一条小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和猜测。那就是纽约发现了特别猖獗的对抗HIV药物有耐药性的艾滋病病毒。这种艾滋病病毒同时能抵抗现有的20种抗艾药物中的19种.并且病毒的毒力很强.使被感染者在感染后几个月就很快进入艾滋病发病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IV-1特异性T细胞反应特征及对HIV-1感染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通过合成重叠肽技术及ELISPOT技术,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37名HIV-1感染者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83.78%(31/37)的HIV-1感染者对1个或多个合成肽反应(反应强度大于50 SFU/106 PBMCs).HIV-1B型病毒不同蛋白均可激发HIV-1感染者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其中HIV-1 Gag蛋白被识别的频率最高,81%的HIV-1感染者识别HIV-1 Gag而且HIV-1 Gag蛋白诱导的T细胞反应强度最高,相对强度达到28.25%,明显高于其他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969,P<0.001);重叠肽诱导T细胞分泌IFN-γ反应频率、反应强度在HIV-1感染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无明显区别,但是HIV-1 Gag蛋白诱导的T细胞反应强度在无症状期明显高于艾滋病期.结论 HIV-1B型病毒不同基因编码蛋白激发T细胞分泌IFN-γ反应小同,其中HIV-1 Gag蛋白特异性T细胞在控制病情进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性瘙痒性丘疹(pruritic papular eruption,PPE)是HIV感染者中常见的皮肤表现。HIV-PPE在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以慢性、瘙痒性、对称性丘疹为特征。但HIV-PP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病理特征尚未明确。HIV-PPE与CD4细胞计数下降有一定相关性。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二例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活检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及过碘酸一希夫染色、Gomori六胺银特殊染色,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在组织中的形态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组织内可见酵母状真菌,过碘酸一希夫染色、Gomori六胺银真菌染色阳性,可见呈腊肠样结构并具有横隔。结论组织病理学检查,马尔尼菲青霉菌具有较典型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发现HBsAg阳性4年,全身起水疱4月,肝功能异常3月.门诊以慢性重症肝炎收入院.4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检查一直正常,无不适.4月前全身皮肤出现水疱,3个半月前当地医院以"天疱疮"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不详),治疗2周后查ALT为600U/L,转上级医院诊治,继续予甲基强的松龙80mg/d静滴,2天后改为40mg/d,共15天;再改为口服泼尼松25mg/d,共9天,水疱渐干瘪.1个月前查ALT 756U/L,TBIL 64umol/L,当地医院予以保肝治疗,并开始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不同疗程青霉素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青霉素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根据接受青霉素疗程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青霉素2个疗程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青霉素1个疗程治疗,于治疗后3、6、9、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梅毒TRUST转阴情况,分析不同方案对TRUST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5例接受青霉素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5例。治疗后随访至3、6、9个月时,观察组梅毒TRUST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2个月时,观察组梅毒TRUST阴转率高于对照组(50%比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12个月内均无发生过敏性休克、严重赫氏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先天性梅毒患儿在治疗时采用青霉素2个疗程的方案,在TRUST转阴率方面较青霉素1个疗程的方案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型别分布特征及与HIV阴性人群的差异。 方法 选择门诊患有尖锐湿疣或主诉近期与可疑尖锐湿疣患者有性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HIV阳性组62例和HIV阴性组2 716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外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样本进行HPV检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结果 HIV阳性组中,HPV总感染率74.19%(46/62),高危型HPV感染率67.74%(42/62),低危型HPV感染率58.06%(36/62);HIV阴性组三者感染率分别为42.30%、29.57%、2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HIV阳性组男性HPV检出率高达92.11%(35/38),和HIV阴性组男性检出率相比(37.38%,382/1 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98,P < 0.01)。低危型HPV在HIV阳性组检出率前3位为HPV6(37.10%,23/62)、43和11型,在HPV阴性组检出率排序相同但HPV6的检出率仅11.12%(302/2 716)。高危型HPV在HIV阳性组检出率前5位依次是HPV16(22.58%,14/62)、52、66、58和18型,在HIV阴性组前5位依次为HPV16(7.77%,211/2 716)、58、56、66和52型。HPV亚型重叠感染情况,HIV阳性组最多八重,HIV阴性组最多九重,三重及以上感染者,HIV阳性组65.21%(30/46),HIV阴性组16.71%(192/1 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HIV阳性人群HPV总感染率、高危型HPV感染率、低危型HPV感染率、男性HPV感染率以及HPV多重感染率均明显高出HIV阴性组,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