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1年10月-2004年11月,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救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例1 女,26岁.因胸闷、劳力性呼吸困难2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T 36.8℃,P 96次/分,R 20次/分,Bp 90/50 mmHg(1 mmHg=0.133 kPa),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整, P2>A2,三尖瓣区可闻及Ⅱ级舒张期杂音.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idiopathichypere osinophilicsyndrome ,HES)是一组原因不明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伴有脏器受损的综合征。病人外周血、骨髓及各种脏器组织广泛的嗜酸粒细胞浸润 ,可伴有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HES的诊断目前仍沿用Chusid等[1 ] 制定的标准 ,包括 :①周围血嗜酸细胞 (EC)计数高于 1 5× 10 9/L超过 6个月 ;②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EC增高 ,如寄生虫感染、过敏或其它原因 ;③出现多个脏器和系统EC浸润引起功能异常。HES可呈急、慢、良、恶性表现 ,但不包括热带嗜酸细胞增多症 ,单纯肺嗜酸细胞浸润症、迁延…  相似文献   
4.
资料与方法:本组 16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是按时间顺序连续采集我院 1995~2003年的病例,起病时间为患者主诉症状的最初时间,症状为心前区持续性憋闷,压榨样痛等 30min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有ST段的动态改变,以及病理性Q波形成,心肌酶 2倍以上升高的动态演变规律。符合以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特征者可以确诊为AMI。将 1天 24h分为 0: 00 ~6: 00, ~12: 00, ~18: 00, ~24: 00共 4个时间段,分析本组168例AMI患者最初发病时间特征。结果: 168例AMI患者 0: 00~6: 00时发病者 12例,占7 14%, ~12: 00时发病者 98…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电图 (DCG)已成为心肌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广泛使用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之一 ,DCG用于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十分有效。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来 4 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了DCG观察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4 8例均属可疑冠心病住院患者。男32例、女 16例 ,年龄 36~ 6 8(平均 5 1)岁。患者入院当天采用日本产 6 5 11型心电图机描记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诊断均为正常心电图或大致正常心电图。然后采用美国DMⅡ型DCG监测分析系统 ,进行 2 4hDCG观察分析。2 结果48例患者中发生SMI35例 ,占 7…  相似文献   
6.
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改变了消化道早癌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局面,不但其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似,而且能使大部分患者免除了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提高了生活质量(QOL)[1-2]。在日本、中国香港,ESD已成为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内癌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已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1-2]。本文就我院39例行ESD治疗的消化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常可导致机体多脏器的功能障碍,也见有对神经、泌尿、消化及血液影响的研究报道,但对机体内分泌功能影响的尚少报道,为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收治的39例肺心病患者进行血清PRL水平检测。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标准三联、新四联及10天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方法 215例H.pylori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72例,用新四联疗法(雷贝拉唑+可乐必妥+阿莫西林+果胶铋治疗7天);B组72例,用10天序贯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5天,继之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再治疗5天);C组71例,用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7天)。治疗后,3组均继续服用3周奥美拉唑。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酶实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ylori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结果 215例均完成抗H.pylori治疗周期及随访。A、B、C三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3.33%、88.89%和81.69%;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6.44%、90.16%和84.91%。B组H.pylori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比A、C组稍高,H.pylori根除率与A、C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组间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均能耐受。结论标准三联、新四联及10天序贯疗法均能有效根除H.pylori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但10天序贯疗法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大肠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发现诊断,是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突出优势在于既能对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细微形态清晰显示,又可使一些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病灶突显出来,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定期随访对发现早期肝癌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随访对发现早期肝癌的重要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于我院门诊检出早期肝癌患者共32人(其中直径≤3cm小肝癌患者20人)。分为随访检出组(筛查组)与非随访检出组(对照组),比较早期肝癌检出率。早期肝癌组与中晚期肝癌组生存率比较。AFP-L3异质体、肝脏CT、MR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随访筛查组占所有早期肝癌患者75%,对照组占所有早期肝癌患者2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早期肝癌组较中晚期肝癌组其1年、2年、3年生存率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脏CT、肝脏MR与肝脏B超相比其对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CT与肝脏MR相比其对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4.AFP-L3对早期肝癌的阳性诊断率高;5.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治疗组比较,其肝癌发病年龄晚,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随访工作至关重要,其对发现早期肝癌有极大意义,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肝癌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