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Dandy Walker综合症是一组以四脑室和小脑发育畸形为特点的后颅窝畸形的合称。临床上发病率较低。现收集自 1993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在本院经MRI确诊的Dandy Walker综合症共 5例 ,分析其MRI特点 ,一并复习相关文献。1 资料和方法本组共 5例 ,其中男性 3例 ,女性 2例。年龄 1岁 7个月至 13岁不等 ,平均 6 .1岁。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 (4例 )、头痛伴呕吐 (3例 )、癫痫发作 (1例 )、舟状颅 1例 ,1例伴有双膝、内踝关节疼且伴有关节肿胀。MRI扫描使用安科公司 0 .15T永磁型磁共振仪。采用SE序列分别作横轴位T1WI、T2WI和矢状位T…  相似文献   
2.
<正>腹部血管压迫综合征在临床中并不常见,表现为邻近解剖结构对血管的外源性压迫[如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 MALS)、“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 NCS)、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May-Thurner syndrome, MTS)]或血管压迫邻近中空脏器[如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对兔心肌梗死(MI)后梗死区(CIZ)、边缘区(PIZ)及非梗死区(NIZ)的心肌微观结构进行检测,探索不同区域纤维重构的异质性.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兔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MI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兔MI模型.对离体心脏标本行3.0 T MR-DTI扫描,测量不同区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行纤维素示踪成像和重建主本征矢量图,比较不同区域重构的差异.结果 MI后从CIZ向PIZ延展,再到NIZ代偿性重构,平均FA值呈上升趋势,平均MD值呈下降趋势.分别对MI后1 w、2w、4w、8w及16 w组的三个区域进行两两比较,显示在不同时间点三个区域之间的F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MD值在术后1 w组的CIZ与PIZ、PIZ与NIZ间,在术后2w组三个区域之间,以及在术后8 w组的PIZ与NIZ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比较均有差异.结论 MI从CIZ向PIZ延展,再到NIZ,重构程度呈渐变性,以CIZ最明显.FA值评估重构的异质性可能较MD值更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价moyamoya病的脑组织血供情况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检查及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病变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况。结果MRI平扫有14例脑组织信号表现为正常。MRA显示所有病例双侧大脑中动脉及远端分支狭窄或显影中断;22例显示有侧支血管网形成,其中15例表现为双侧对称,7例见两侧血管网数量不对称。脑灌注成像(PWI)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延长0.5~15S。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下降23例,下降幅度为26%~56.5%。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v olume,rCBV)有9例正常,16例下降。结论MR脑灌注成像可以有效地评价moyamoya病的脑组织的血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联合Silent MR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8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4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进行Silent MRA、HRVWI及DSA检查,以Raymond分级法评价瘤腔栓塞情况,以3分法评价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显示情况。采用加权Kappa检验比较Silent MRA和HRVWI与DSA在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之间的一致性。采用配对设计的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Silent MRA与HRVWI评估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情况。以DSA为金标准,计算Silent MRA、HRVWI评估动脉瘤残留的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术后3月至2年随访,对于动脉瘤栓塞情况,DSA评估结果显示Raymond 1级35例,2级7例,3级2例;Silent MRA 1级32例,2级9例,3级3例;HRVWI 1级37例,2级4例,3级3例;Silent MRA和HRVWI在评估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的Kappa值分别为0.823和0.565。以DSA为金标准,两种技术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MRI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1例PSIS患者行MR扫描及激素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1WI及快速SE(FSE)序列T2WI,8例加扫FLAIR T1WT脂肪抑制序列,分析垂体柄、垂体前叶形态和垂体后叶信号变化.结果 21例患者的基础生长激素(GH)水平为0.03~1.50μg/L,GH激发试验峰值为0.13~4.14μg/L,均为完全GH缺乏.其中17例为多垂体激素缺乏(CPHD),4例为单一性GH缺乏(IGHD).患者垂体前叶高度为1.0~3.0 mm,平均(1.9±1.2)mm,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8例在正中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垂体柄均未见明确显示,3例表现为不连续的细线状.所有患者垂体后叶均未见正常高信号,19例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异位在第三脑室漏斗隐窝,2例合并有尿崩症的患者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也未见异位的高信号.结论 PSIS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激素水平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 ,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 ,其中 12例行手术治疗者 ,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内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的信号系统强度比均达到5∶1以上 ,术前诊断符合率为 94%。其显示闭塞血管的范围较手术中长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 ,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 ,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病诊断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MRI不仅能满足心血管形态学诊断的临床需要,而且能对心血管功能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选择134例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分别观察椎体、附件、椎间盘的破坏、局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转移征象,椎管狭窄及其原因。结果 单个椎体破坏41例(30.6%),多个椎体破坏93例(69.4%)为相邻、跳跃及混合型椎体破坏。T1WI均为信号减低,T2WI信号改变可以多种多样,附件破坏64例(47.8%),局部肿块29例(21.6%),伴淋巴结肿大45(33.6%)及其他转移征象50例(37.3%),椎间盘均无破坏。结论 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表现,注意观察椎体破坏的方式、信号、高度及椎体外其他原发灶及转移灶征象是诊断的判断,横断位扫描有利于原发灶及其它的转移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兔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功能随时间演变的规律,探讨MRI影像特征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左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日本长耳白兔45只,采用开胸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即刻(0周)和术后1、2、4、6、8周共6个时间点行在体MR检查,测定各项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射血率峰值(PER)、充盈率峰值(PFR).比较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每个时间点随机取5只动物的心脏离体标本,行MR扩散张量成像(DTI),测量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不同时间点的心功能参数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梗死区心肌及不同区域心肌的FA值与ADC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邻2组均数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左心室EDV呈现增加趋势,由术前的(2.21±0.35) ml增加到术后8周时的(3.15±0.57)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4,P =0.220).EF则由(57.31±11.11)%下降至(34.71±8.72)%,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134,P=0.001).EF随着EDV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一次方程:y=- 5.58x± 57.7 (F=8.855,P=0.005).随梗死时间的延长,PER由(27.31±13.06) ml/s下降至(17.31±6.41) ml/s (F=2.105,P=0.037),而PFR则由(23.79±14.15) ml/s下降至(12.07±6.91) ml/s (F =2.366,P=0.011).梗死区FA值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由0.442±0.093下降至0.107±0.037(F=12.61,P=0.001),而ADC值则由(5.07±1.15)×10-4 mm2/s上升至(6.39±0.78)×10-4 mm2/s(F=4.166,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区、边缘区和外围区的FA值分别为0.201±0.049、0.316±0.127、0.323 ±0.117,ADC值分别为(6.19±1.78)×10-4、(5.44±2.63)×10-4、(5.29±2.02)×10-4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96,P =0.004;F =3.248,P=0.018).FA、ADC值在梗死区与边缘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27,P=0.001:t =3.292,P=0.005),而边缘区和外围区的FA值、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4,P=0.129;t=1.467,P=0.164).结论 MR心功能测定可以动态监测AMI后心室功能性重塑过程,通过DTI可以反映心室结构性重塑过程的心肌微观察结构的改变.MRI可以作为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一种可行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