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手指伸肌腱在伸直位突然受到屈曲方向的暴力作用下出现损伤,损伤常为肌腱止点的指骨基底部骨折和Ⅰ区伸肌腱的断裂而表现为锤状指畸形,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该部位愈合能力较差,修复手术后易出现再次断裂或损伤肌腱的拉长,故功能恢复不佳.  相似文献   
2.
2005年~2007年,我科对12例肩部撞击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5~64岁。按其病理改变分期:Ⅱ期4例,Ⅲ期8例。  相似文献   
3.
锁骨内侧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上肢的应力作用.骨折端往往都有移位,虽可经手法复位,但不易保持,故多数患者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既往笔者在内固定方面采用了“8”字钢丝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等方法,但骨折端的移位及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较高,造成治疗的失败。2004年以来,笔者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内侧端骨折10例,均未出现骨折端的移位及内固定的松动,骨折达Ⅰ期愈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肱骨近端骨折已经成为3种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在年龄超过印岁的人群中,甚至比髋部骨折更为常见。本院28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 LPHP) )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型骨折及部分二型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庆大霉素珠链分期手术治疗骨折后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骨折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我们对11例严重骨折后创伤性骨髓炎采取一期清创,庆大霉素珠链植入,二期再手术植骨的方法治疗;对7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创口感染的患者采取一期清创,保留内固定,庆大霉素珠链植入,二期再手术同时取出珠链和拆除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本组所有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创口均一期愈合,经1-5年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均达坚强愈合,感染无复发。结论:庆大霉素珠链的应用,结合分期手术处理的方法是治疗严重骨折后创伤性骨髓炎和骨折内固定术后创口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也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对于此类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而用于手术治疗,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内固定等多种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手术后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区塌陷、股骨颈螺钉切出等各种并发症时有发生.我院近2年来对2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内固定、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科对27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中空钉结合表面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疗效优良,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8~53岁。横断骨折2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关节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药敏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20年3月在浙江萧山医院行骨科关节手术患者524例,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494例),分析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药敏性、炎性介质水平,对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24例患者感染30例(5.73%);30例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培养病原菌52株,革兰阴性菌29株(55.77%),革兰阳性菌20株(38.46%),真菌3株(5.7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较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较为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阿奇霉素耐药性较强,对西司他丁、美罗培南较为敏感;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无指征用抗菌药物、导尿管应用、呼吸机应用是骨科关节手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关节手术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用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炎性因子水平对医院感染评估有一定价值,根据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椎体转移瘤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溶骨性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对9例胸腰椎溶骨性椎体转移瘤患者的14节病变椎体,采用在C臂X线机透视下行单侧经皮椎体穿刺及骨水泥灌注成形的方法治疗,术后评估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所有9例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疼痛显著缓解。疼痛缓解程度为优8例,良1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24月(平均7月),原病变椎体未见肿瘤复发及椎体塌陷骨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溶骨性椎体转移瘤的治疗中,不仅操作简便易行,疗效肯定,并且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作为肿瘤联合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