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aemia-modified albumin,IMA)也称钴结合蛋白,最早在急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血清中发现,IMA的形成可能与白蛋白N-末端Asp-Ala-His-Lys肽链片段在缺血缺氧环境下与二价金属离子的结合力增高有关[1].目前IMA已经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癫痫和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2-3],然而关于IM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较少,且报道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4-5].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MA在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治重症肌无力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经纬  饶旺福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81-1281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睑、视岐、痿症范畴。本病病因特点是肺脾肾虚,致气虚下陷,脾虚失运,肾虚失固,筋脉肌肉失养,脏腑功能失调,而肌肉痿软无力。同时,由于肺脾肾虚,卫外失固,湿浊内生而致外感风邪,内伤痰湿,内外合攻,加重病情,故治疗时当注重邪(外邪、湿痰)、正(肺脾肾),权衡标本。1祛邪为先不忘安正重症肌无力大多始于内伤虚损,出现因虚致风,复感外邪;或脾虚生痰湿,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此时,当以祛邪为首务,兼扶正气。1.1疏风解表与益气症见眼睑下垂,劳累或午后加重,四肢无力,语言低怯,吞咽困难,易疲劳、纳差,怕风,鼻塞流涕、咳嗽痰少色白,甚或…  相似文献   
3.
谢尊椿  吴裕臣  黄经纬 《临床荟萃》2008,23(4):273-274,F000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低,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易被误诊,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治疗,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47例脑梗塞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笔者总结了我院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976梗室中死亡 4 7例患者的住院资料 ,分析死亡原因 ,以进一步提高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 7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18例 ,年龄 34~ 85岁 ,其中 5 0岁以下 3例 ,5 1~ 6 0岁 5例 ,6 1~ 70岁 16例 ,70岁以上 2 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 35例、糖尿病 14例、冠心病 1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 3例、心房纤颤 13例 ,脑梗塞 7例、慢性支气管炎 9例、肾功能不全 1例。1.2 临床表现神智清楚 13例 ,嗜睡 16例 ,昏迷 18例 ,眼球同向偏视18例 ,一侧肢体瘫痪 2 0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6例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组)患者56例,根据梗死灶的容积大小分为3组:大梗死灶组26例、中等梗死灶组5例和小梗死灶组25例;恢复期脑梗死(恢复期组)患者30例]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56例急性期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急性期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组(P均〈0.05),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SSS评分、NIHSS评分、梗死灶容积均无相关性(r=0.139、-0.060、-0.034、0.202、-0.098、-0.026,P均〉0.05)。结论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早期的炎症反应及再灌注损伤,而与梗死灶的大小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1)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单用或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的保护作用。(2)探讨临床应用G-CSF和EPO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大鼠实验:72只大鼠制备局灶性I/R模型,分为G-CSF组(给予G-CSF)、EPO组(给予EPO)和对照组(均n=24),各组又分为1 d、7 d、14 d、28 d,共4个亚组(均n=6)。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面积检测。(2)临床试验: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G-CSF(GCSF亚组,12例)、EPO(EPO亚组,12例)和G-CSF+EPO联合(G-CSF+EPO亚组,12例)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1)大鼠实验:再灌注后14和28 d,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临床试验:治疗后1、7和14 d各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8 d、3个月、6个月、1年、2年各治疗亚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显著好转(P0.05或P0.01)。G-CSF+EPO亚组疗效明显优于G-CSF亚组和EPO亚组(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8 d各亚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CSF、EPO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CSF、EPO能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减小梗死面积,对大鼠I/R损伤有保护作用。G-CSF和EPO单药或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2017—2019年辽宁省麻醉学领域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气道管理的现状,为促进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对辽宁省内全部92家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017—2019年麻醉学领域气道管理相关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医院基本状况及麻醉可视化技术相关内容。结果本次调查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276份,其中三级甲等医院69家(207份问卷),三级乙等医院16家(48份问卷),三级丙等医院7家(21份问卷)。82家(89%)医院将可视化技术用于气道管理。50家(61%)医院将可视化技术用于处理困难气道,32家(39%)医院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处理非困难气道。2017—2019年分别有20、22、23家(24%、27%、28%)医院将纤维光导喉镜作为最常用的可视化设备,分别有37、39、40家(45%、48%、49%)医院将纤维支气管镜作为最常用的可视化设备。2017—2019年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气道管理的82家医院,仅有1家(1%)拥有2项发明与转化,7家(9%)医院获得2项论文交流,2家(2.4%)医院获得2项课题基金,3家(4%)医院获得2项奖项荣誉。结论 2017—2019年辽宁省三级医院麻醉可视化技术于气道管理的应用整体呈上升趋势,普及率逐年提高,但其应用质量及相关科研转化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以及基因突变比例和位置的不同分为四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CEPO)、Kearns-Sayre综合症(KSS)、肌阵挛性癫痫伴蓬毛样红纤维(MERRF).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TGR)进行结构及功能分析。方法 基于结构序列比较利用Swiss-Pdbviewer构建了日本血吸虫的TGR同源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结构评估;分析日本血吸虫TGR与底物结合时可能的位点,比较这些位点在不同来源TGR中的异同。 结果 日本血吸虫TGR结构在PROCHECK评估中被证实可靠;位点比较分析表明NADPH、GDS结合区是保守的位点;GSH结合区存在特异性。结论 作用于GDS、NADPH结合区的其它来源的TGR抑制剂可能对日本血吸虫TGR也有作用;GSH结合区是设计寄生虫TGR特异性抑制剂的潜在靶点之一;TGR的C末端对电子传递起着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底物的结合,因而阻断日本血吸虫TGR的C末端摆动的抑制剂将可能有效地抑制日本血吸虫TGR活性。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与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近年报道日趋增多,但临床上早期诊断的病例少,误诊率及死亡率仍很高。现就我院1992年1月-2004年8月收治的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36例C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进行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6例CM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1~66岁,平均34·5岁,其中45岁以下30例;职业:农民19例,学生7例,其他职业10例;曾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肺结核3例,慢性乙型肝炎1例,乳糜尿1例,脑血管畸形术后发病1例,未发现易感因素29例;36例中仅1例首诊时确诊,其余均在外院或本院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