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助产士与准父亲导乐陪产共建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入医院产科待产初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3月入院)与试验组(2019年4月—2019年6月入院)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助产护理,试验组接受助产士与准父亲导乐陪产共建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产时疼痛评分、总产程耗时、产后24 h出血量、自然分娩率、产后舒适度评分、分娩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7分率。结果:试验组初产妇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产时疼痛评分、总产程耗时、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7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产后舒适度评分与分娩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助产士与准父亲导乐陪产共建模式对初产妇施加干预,可明显改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产时疼痛、推进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提升产后舒适感,深受初产妇认可。  相似文献   
2.
3.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角结膜炎,目前在世界57个国家流行。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2020年全球消灭致盲性沙眼(global alliance to eliminate blinding trachoma by 2020,GET 2020)列为其防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辨认和命名沙眼的简化分级系统及以社区干预为基础的防治沙眼的SAFE策略,此后10余年各国对此策略进行了不断推广、执行,目前世界上沙眼的流行趋势较之此前有了一定的变化,我国也启动了“计划2016年前在中国根治致盲性沙眼”的防盲工作。本文就SAFE策略推广以来沙眼诊断、治疗及流行趋势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黄海香  张文芳  律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1999-2002
高海拔视网膜病变( high altitude retinopathy, HAR)是指机体暴露高原地区不能适应其低压低氧环境导致的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和棉絮斑。随着高原医学的发展, HAR成为近年眼科研究的热点。最新研究亦显示HAR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与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及肺水肿的关系密切,探讨HAR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有利于促进高原病的防治进展。祖国中药在防治高原病的应用中已取得较好疗效,而中药对HAR的作用机制及防治效果鲜见报道。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报道,综述HAR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采用导乐式会阴不侧切无保护无创接生技术对产妇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产妇,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程、焦虑、疼痛评分、分娩后1 h控制感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较为优异。结论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采用导乐式会阴不侧切无保护无创接生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分娩控制感与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分析分娩镇痛联合自由体位待产分娩对初产妇焦虑情绪及分娩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8年6~11月)和观察组(2018年12月~2019年5月),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分娩镇痛,对照组初产妇采取常规卧位待产,观察组初产妇行自由体位待产.对比两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分娩自控能力评分及各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6.18±0.57)分、焦虑评分(33.63±3.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54±0.81)、(46.48±4.62)分,分娩自控能力评分(168.94±16.52)分高于对照组的(126.29±12.4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分娩镇痛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可以减轻其疼痛感,减少焦虑心理的出现,提高其分娩自控能力,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黄海香  黄宇松  李小林 《全科护理》2020,18(18):2222-2224
[目的]探讨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住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采用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两组产妇在产后42 d均进行盆底肌状况评估,生物反馈仪对病人Ⅰ型、Ⅱ型肌纤维肌力进行测量,会阴肌力测量采用GRRUG分级法进行测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统计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发生情况,产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价病人生命质量状况,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病人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Ⅰ型、Ⅱ型肌纤维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GRRUG分级≥Ⅲ级的例数也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POP、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及6个月PFIQ-7评分及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6个月PFIQ-7评分高于产后3个月(P0.05);观察组POP-Q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尽早采用护患合作护理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盆底功能恢复锻炼,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群功能状态,进一步促进产妇的盆底功能修复,减少可能出现盆底功能性疾病,提高产妇在产后的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