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分析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患者62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1),对照组采用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和黄疸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成功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7.4%),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2.6%)明显低于对照组(42.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的ALP、ALT、DBIL、γ-GG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黄疸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6%、74.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门胆管癌患者应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改善黄疸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十二指肠瘘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胆囊十二指肠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腔镜下分离胆囊底部,观察解剖路线和胆囊与临近器官的关系,经胆囊穿刺胆系造影,发现内瘘,镜下关闭瘘口,腹腔引流、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结果45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胆囊十二指肠内瘘31例,均腹腔镜下解剖、关闭瘘口成功,无术后出血和十二指肠胆汁漏。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大多继发于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多伴有胆囊萎缩,周围粘连明显等病理情况。X线检查、钡餐、ERCP等对诊断较有价值。治疗原则是切除胆囊、清除结石、切断瘘管、修补十二指肠瘘口,并根据情况探查胆总管或行胆肠内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内镜联合腹腔镜与急诊开腹治疗老年胆石梗阻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1月至2008年1月,应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研究组)和急诊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的老年胆石梗阻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研究组33例,对照组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第5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 与急诊开腹手术比较,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该病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24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40~95min,术中出血10~30ml.术后随访14~30d,患者无腹痛、发热及黄疸,无胆漏、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脐部瘢痕隐蔽.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更具微创性,美容效果好,但操作困难,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并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6.
正肝门部胆管癌约占所有胆管癌类型的60%~80%,主要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汇合部黏膜上皮癌~([1])。肝门胆管癌最早的报道可追溯到1957年,经过多年的探索,现临床普遍认为肝门部胆管癌的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仍是手术根治性切除,但研究~([2])发现由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及解剖部位较深等原因导致手术开展难度较大,挑战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有2例结石复发,复发率3.12%。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为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35例,"T"管引流4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止血系统在肝血管瘤剥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剥离术治疗的3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射频止血系统分为A、B两组,A组为利用射频止血系统行瘤体剥离(25例),B组常规使用超声刀行剥离术(12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中3例未能成功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剥离术,中转开腹行肝血管瘤切除术(A组2例,B组1例),余均成功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剥离术。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240±20) min比(198±11) min,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412±220) ml,B组为(550±37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B组术后引流量为(288±62)ml,多于A组的(211±41) ml(P0.05)。A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为(2.1±1.5) d,快于B组的(4.3±2.7) d(P0.05)。两组病人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肝衰竭及死亡。结论应用射频止血系统行肝血管瘤剥离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及创伤,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