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方式^[1]。以往手术室护士只局限于单纯的手术配合而忽视了患者的整体护理。手术可以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在非全麻下实施的手术,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尤为严重,若反应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以及相关的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例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临床资料,观察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女性分别为28岁和60岁,肿瘤为囊性,大小分别为12 cm×11.5 cm和6.5 cm×4 cm,囊内壁由单层和/或多层颗粒细胞构成,囊壁中可见实性片状排列的颗粒细胞。免疫组化标记inhibin,CD99,Vimentin阳性。结论卵巢囊性颗粒细胞瘤较少见,在囊内壁中的成片颗粒细胞中找到Call-exner小体或微滤泡结构是诊断的关键,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间期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对HPV感染的9例CIN(其中CINⅠ2例、CINⅡ3例、CINⅢ4例)和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石蜡包埋组织,应用组织切片间期细胞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11、16、17和X的数目异常,3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为对照。结果除2例CINⅠ的患者中被检染色体无异常外,其余11例(包括3例CINⅡ,4例CINⅢ以及4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出现1条或多条被检测染色体的异常,其中4例分别发现了染色体11、17和X单体型。结论HPV16感染与11、16、17及X号染色体数目异常有关,而HPV DNA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可能导致染色体的单体型出现。  相似文献   
4.
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五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研究了1985~1999年收治的非功能性甲状腺囊肿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钙、B超和核素扫描等辅助检查的特点,以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结果 本组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嗜铬素(CgA)、突触素(Syn)、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支持本诊断。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对非功能性甲状腺囊肿的治疗较为理想,而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3月龄。因吐奶3个月,加重1个月,呕血1d入院。体检: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右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0cm×10cm的肿块,质坚,活动度差。腹部X线透视:中上腹肠管明显积气,见液平。临床诊断为肠套叠。经空气灌肠无效,当天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肠系膜巨大肿瘤,大小为15cm×15cm×10cm ,有蒂,部分囊性,予以切除。病理检查:肿块为12cm×10cm×9cm大小,切面实性,有囊,呈多房,直径0 .5~2 .0cm ,灰白、灰黄色,部分红色,囊内含清液,局部钙化。镜下观察:肿瘤由三胚层构成,包含皮肤、神经组织(外胚层) ,呼吸或消化道上皮(内胚层)和结缔、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分析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方法 收集22例组织学证实为骨LCH的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2~37岁,儿童比成人多见。任何部位的骨组织均可受累。临床以局部疼痛及肿胀为主要表现,X线表现不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受累骨组织可见形态特殊的组织细胞,即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同时伴有数量不等的嗜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破骨样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D1a和S-100(+),部分CD68(+)。结论 骨LCH的病因尚未明确,其组织病理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需要与骨髓炎、骨肿瘤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鉴别,免疫组化染色CD1a、S-100和CD68等标记对确诊有帮助。多数孤立性骨LCH患者预后良好,但可有少数病例复发。  相似文献   
7.
8.
2005年8月~2007年1月,我们收治3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一次性血液回输器将其术后引流血液进行自体回输,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1例,女35例,40~77岁。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32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3例。术前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术中及术后切口引流管均连接一次性自体血液回输器。1.2方法1.2.1回输装置组成本组采用CBCⅡ型一次性自体血液回输器。该系统由储贮器(由储血瓶、负压刻度盘、负压强度指示器、控制开关、血液过滤器、安全皮带、挂钩组成);…  相似文献   
9.
鲍冬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106-3107
脐带先露又称隐性脐带脱垂,是一种少见病,是指胎膜未破脐带位于胎先露部前方或一侧的产科并发症。脐带先露的围生儿死亡率高达20%-40%。脐带先露一旦胎膜破裂,脐带进一步脱出先露部的下方,经宫颈进入阴道内甚至显露于外阴部,称脐带脱垂,后果更为严重,需要作产科紧急处理。现将本院脐带先露及脐带脱垂25例病例作一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13年WHO关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Ki-67蛋白在111例宫颈良性反应性病变(良性病变组)、81例CIN1、39例CIN2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低级别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二级命名法中,不同级别病变与p16、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p16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92%、41.98%和64.10%,良性病变组与CIN1、C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良性病变、CIN1和CIN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43%、32.10%和69.23%,CIN2组与CIN1组、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在良性病变、CIN1、CIN2组中,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11.71%、9.88%和43.59%,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7.21%、32.10%和20.51%;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20.72%、22.22%和25.64%;p16(-)/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60.36%、35.80%和10.26%。三组中p16阴性着色特点不同,Ki-67的阳性着色特点不同。结论 p16蛋白联合Ki-67可以很好地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但其有赖于免疫组化判读标准的严格执行;同一级别不同的染色特点可能代表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但尚需大量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