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CT影像及病理资料,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9例.结果 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53.4岁,其中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由B超体检发现,仅2例有与脾脏增大相关的轻微临床症状.10例均为单发,共10个病灶,直径3.2 ~6.6 cm,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囊性低密度灶,境界清楚8例,不清楚2例,其中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分隔的病灶有6例,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另外4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的病灶,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10例中误诊为脾脏囊肿1例.结论 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少见,成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有关,海绵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无强化;囊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较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积极补充钠盐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0例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水平,并依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组,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患者血钠水平,在综合治疗和利尿的基础上补充氯化钠,观察治疗后病情的转归情况。结果: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组合并低渗性脑病的发生率分别为0%、10.4%和37.5%,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0%、8.2%和25.0%,合并顽固性腹水的发生率分别为7.5%、20.8%和43.8%。积极补充钠盐后,随血钠浓度的提高,患者24h尿量显著增加,腹水明显消退,低渗性脑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肾功能明显好转。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血钠水平呈负相关,适当及时补充钠盐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有利于腹水的消退及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魏万清  江红  杨长青  臧国庆  李丹 《肝脏》2015,(3):201-204
目的体外研究HBsAg对浆样树突细胞(pDC)功能的影响。方法磁珠分离健康人外周血pDC,CpG ODN刺激成熟,再给予HBsAg刺激,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α和IL-1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DC的表面CD40、CD80、CD83和CD86抗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DC内HBsAg的存在情况。结果实验所需的pDC细胞纯度≥95%。CpG-ODN2216刺激后,pDC表面CD40、CD80、CD83和CD86抗原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8.67±2.04,83.63±3.23,71.82±2.91,70.52±2.22,培养上清中IFNα和IL-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效应在加入HBsAg后被显著抑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pDC细胞核周围有HBsAg存在。结论 HBsAg抑制pDC的成熟和分泌功能。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pDC对HBsAg的内吞实现。  相似文献   
4.
肋骨不全骨折由于其常规X检查阴性,常导致临床体征与X线诊断的不符,而使患者延误了治疗。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20例肋骨不全骨折患者行HRCT扫描,提高了对肋骨不全骨折的诊断率,现将其CT诊断价值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999.1-2003年12月我院对25例患者共45个肋骨骨折行HRCT检查,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22~38岁,平均28.7岁。其中交通事故8例,打架伤17例,所有患者CT检查前均摄全胸片。使用SIEMENS AR. C CT扫描机。患者仰卧位,根据胸片及患者局部症状制订扫描范围。层厚:10.0mm层距:15.0mm。发现病变后再做局部薄层扫描,摄取软组织窗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场磁共振尿路成像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证实泌尿系疾病患者46例,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27例,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19例,行2项检查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磁共振尿路成像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定位准确率均为100%,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1.5%(22/27)和68.4%(13/19),二者结合定性准确率为91.7%(11/12)。结论:观察肾脏分泌功能,应优先选择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对上尿路梗阻和肾脏占位性病变,应优先选择磁共振尿路成像;二者结合有利于提高泌尿系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左氧氟沙星应用过程中引发癫痫样发作,临床上尚少报道,我们遇1例,特加以报道。 1病例报告 女性,56a。因“反复纳差伴恶心呕吐、尿色加深2wk”于2008年2月28日收入我院。既往无癫痫病史,也无家族史。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乙型”。予美能、苦黄、贝科能、瑞苷等护肝退黄治疗,并予白蛋白及血浆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