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83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72篇
综合类   600篇
预防医学   260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96篇
  2篇
中国医学   212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观念发生变化,用中药汤剂治病的患者也呈下降趋势[1]。为了解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情况,笔者曾就此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调查,现将综合分析报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汉语失写症的神经心理语言学机制以及该研究对于汉语失写症病理行为的康复学意义。方法 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和汉语失写检查法测试口语和书写能力,详细记录患者的书写、失写行为特征,区分言语障碍类型;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病灶CT/MRI图像进行标准化、二维叠加、三维重建等处理,并与非失写对照组相减,显示不同失写类型病变的集中趋势。结果 左侧半球损害48例,其中失语30例,失写32例,后者中纯失写1例,失读并失写1例;右侧半球损害15例,其中失语失写3例。具体的资料分析表明:不同的失写类型有不同的病理行为特点。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显示:失语性失写病灶较集中的区域为左额顶叶深部白质。惰性失写主要集中在左外侧裂的前方、从额中下回向后部延伸。镜像书写则分散于左丘脑、基底节附近。结论 汉语失写症的病理行为特点与病损定位有密切的关系;双通道理论有可能符合汉语语言学机制;汉语失写症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对汉语失写康复模式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年来,采用推拿配合神灯、拔罐的方法治疗肩周炎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41岁;病程最短者1月左右,最长者1年余,患者均具有典型的肩周炎临床表现,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适用于中医"证"研究及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脾阳虚大鼠模型.方法 给予大鼠每日游泳、隔日注射利血平、隔日灌胃番泻叶3周,以建立脾阳虚模型,第4周~第6周灌胃温阳健脾方药理中汤,以其治疗结果 验证造模效果.结果 造模期间模型大鼠出现活动减少、嗜卧、畏冷蜷缩、便溏,毛色枯槁不荣等脾阳虚症状,与正常大鼠相比,体温、体重、摄食量、尿D-木糖排泄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但病理切片未发现明显差异;6周后理中汤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自然恢复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利血平合劳倦过度/寒凉泄下法建立的脾阳虚大鼠模型一般症状和生化指标都与脾阳虚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符,用此法建立的脾阳虚大鼠模型可为脾阳虚"证"本质研究及相关方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钬激光输尿管硬镜碎石与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106例单侧伴有肾积水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采用URL治疗(URL组),58例采用PCNL治疗(PCNL组),统计分析2组的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 d结石清除率URL组25.0%(12/48)显著低于PCNL组98.3%(57/58)(χ^2=62.065,P=0.000);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URL组77.1%(37/48)显著低于PCNL组100%(58/58)(χ^2=14.831,P=0.000);术后高热(T〉38.5℃)率URL组8.3%(4/48)与PCNL组6.9%(4/58)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在有条件且技术成熟的医院PCNL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2年7月~1988年12月,我科共行岛状皮瓣、肌皮瓣移位术40例,全部获得成功。 本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59岁。岛状皮瓣39例,其中前臂皮瓣21例、阴囊隔皮瓣10例,颞动脉皮瓣3例,额正中皮瓣3例,下腹  相似文献   
7.
利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CD44v6,EGFR,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原位表达。结果发现CD44v6和EGFR表达上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1),而nm23-H1的表达与肿瘤转移抑制密切相关(P<0.01)。这提示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表达失衡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易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肥胖患者胰升糖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空腹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胰升糖素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 82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分为 3组 :A组 (BMI <2 4,n =2 3 )、B组 (2 4≤BMI <2 7,n =2 7)、C组 (BMI≥ 2 7,n =3 2 ) ,分别测定胰升糖素、胰岛素、空腹血糖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与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3组胰升糖素分别为 (15 6.3± 5 8.6)、(186.7± 67.5 )、(2 2 2 .2± 88.4)ng·L-1,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组胰岛素分别为 (15 .4± 4.7)mIU·L-1、(2 0 .6± 9.6)mIU·L-1、(2 2 .3± 10 .6)mIU·L-1,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P <0 .0 1) ;B、C两组胰升糖素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肥胖患者胰岛素、胰升糖素一致性增高 ,胰升糖素的增高是空腹血糖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探讨老年人微小病变性(MC)特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观察成人MC性PNS118例,其中老年患者18例,占15.2%。结果 发现老年患者NS的临床表现与成年组相似;但血尿发病率较低,22%比38%;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明显增高,38.9%比16%和33.3%比19%(P<0.01)。老年组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略差;但NS复发率明显减少,11.1%比43%。结论 尽管NS的复发和对激素依赖使治疗有一定困难,但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环孢素A对于消除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是有助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