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12-脂氧化酶(12-LO)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内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有或无p38 MAPK(p38)抑制剂(SB203580,1 μmol/L)的条件下,用12-LO作用产物12羟二十烷四烯酸[ 12(S)-HETE,10-7 mmol/L]刺激系膜细胞24 h。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普通饮食+12-LO抑制剂(CDC,8 mg/kg,3次/周,皮下注射)处理组、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组、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诱导2型糖尿病+CDC处理组,连续皮下注射CDC 1个月。野生型和12-LO基因敲除C57BL/6小鼠随机分成野生型对照组、12-LO基因敲除组、野生型STZ(200 mg/kg,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组、12-LO基因敲除STZ诱导1型糖尿病组,饲养16周。实验结束后收集尿、血液、提取肾脏,用系列过筛方法分离肾小球。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38 活性和p27kip1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抑制p38 活性可有效阻断12(S)-HETE诱导的系膜细胞内p27kip1的表达(P < 0.01)。CDC可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降低尿白蛋白量(24 h),阻止肾小球内p38 活性和p27kip1蛋白表达增加,与CDC未处理2型糖尿病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与野生型糖尿病小鼠比较,12-LO基因敲除糖尿病小鼠p38活性、p27kip1蛋白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积聚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结论 12-LO可通过p38通路上调糖尿病肾小球内p27ki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狼疮性肾炎患者70 例作为狼疮性肾炎组,健康体检者70 例作为对照组;狼疮性肾炎组患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 分为活动组(SLEDAI 评分≥ 10 分)45 例和非活动组(SLEDAI 评分<10 分)25 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8 和IL-34 水平。结果 狼疮性肾炎组血清IL-18 和IL-34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狼疮性肾炎活动组血清IL-18 和IL-34 水平高于非活动组(P <0.05)。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18 和IL-34水平与C 反应蛋白、24 h 尿蛋白、ds-DNA、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P <0.05),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34水平与补体C3 呈负相关(P <0.05)。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18 水平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白细胞管型、肾小管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增生性改变、肾小球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P <0.05)。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34 水平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白细胞管型、肾小管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增生性改变、肾小球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 <0.05)。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18 和IL-34 水平升高,血清IL-18、IL-34 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及病理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早期和临床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ATRA对DN的疗效。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的测定结果,将2型DN患者分为早期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各组再随机分为2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组和ATRA+ARB治疗组。在为期24 w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缬沙坦80 mg/d。ATRA+ARB治疗组加服AT-RA10 mg/d。患者每周监测24 h尿蛋白,进行常规生化检查,治疗前后测定UMA、尿MCP-1、尿肌酐(Ucr)。24 h尿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UMA和尿MCP-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Ucr采用苦味酸法测定。结果两治疗组不同时期DN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Glu)及肾功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和临床DN患者,经治疗后24 h尿蛋白、UMA/Ucr和尿MCP-1/U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ATRA+ARB组与ARB组两组治疗后的情况相比较,前者的24 h尿蛋白、UMA/Ucr和尿MCP-1/Ucr水平更低(P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与ATRA明显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ARB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ATRA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蛋白尿和抑制包括MCP-1在内的炎性介质,从而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鉴定糖尿病肾病(DKD)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方法 基于数据库进行挖掘以及机器学习策略鉴定出新的DKD诊断标志物。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调控该靶点的上游微小RNA(miRNA),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其与靶点的结合。以BTBR ob/ob小鼠作为2型DKD模型,将小鼠按每组1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DKD空白对照组、DKD转染非同源miRNA对照组、DKD转染目标miRNA agomir组,DKD转染目标miRNA antagomir组,探究调控该miRNA和该靶点对DKD肾脏损害、肾脏炎症反应、纤维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 共鉴定出100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3种机器学习策略,最终SIRT1被鉴定为DKD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利用RNAhybird数据库预测发现SIRT1 mRNA 3’-UTR中的碱基序为miR-138-5p提供了结合位点,且双荧光素酶实验确定了miR-138-5p可负向调控SIRT1的表达。动物实验结果发现,miR-138-5p高表达可加重2型DKD小鼠的多尿、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素氮以及蛋白尿症状,相应的miR-138-5p低表达则减轻了2型DKD小鼠的上述症...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62岁,缘于3年前开始出现间断腰部不适,运动后加重,多次化验尿常规示红细胞及潜血阳性,蛋白质偶呈阳性,常规泌尿系彩超检查未见异常,于当地医院以"慢性肾小球肾炎"间断应用中药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后为求肾穿刺活检入我院。病程中无肉眼血尿,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尿量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