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威胁着产妇的生命。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方法能于产前预测产后出血,也无一种绝对有效的方法治疗产后出血。当其他方法无效时,切除子宫是挽救产妇生命的唯一方法;而切除子宫不仅使女性的盆腔解剖受到破坏,对女性的精神创伤大,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2岁,因"停经31+3周,阴道流血3次,阴道流液3 d"于2007年4月26日人本院.末次月经:2006年9月8日,孕妇曾于孕30余天、60 d、17周阴道流血,经保胎治疗血止.4月24日出现阴道流液,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早产,胎膜早破"经青霉素预防感染,硫酸镁保胎3 d后转入本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及脐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541名新生儿的脐动脉血及生后1h桡动脉血的血气分析;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如胎龄、体质量、母婴病理情况、家族史、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情况),结合临床检验、检查,观察住院期间有无缺氧造成各器官损害的表现。结果本研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参数平均值为:酸碱度(pH值)7.21±0.10,二氧化碳分压(PCO,)(59±14)mmHg(1mmHg=0.133kPa),氧分压(P02)(14±8)mmHg,碳酸氢根(HCO3^-)(23.7±2.9)mmol/L,剩余碱(BE)(-4.1±3.8)mmoL/L,氧饱和度(Sp2)(15.0±14.6)%。有胎儿宫内窘迫、异常分娩史的新生儿脐血pH值较低,早产儿脐血pH值较足月儿高。1minApgar评分与脐血pH值及其他血气指标均有明显相关性,而5minApgar评分仅与脐动脉血PO2和SpO2相关。神经系统损害与脐血血气分析各指标均有相关性,肾、心、代谢方面的损害与脐血pH及PC02值相关,肺、消化、血液系统损害只与脐血pH值相关。联合脐血pH值〈7.20及Apgar评分≤7评估器官损害的发生率较单用其中一项指标高。结论脐血血气分析与1minApgar评分有明显相关性,脐血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对窒息相关的器官损害均具有诊断价值,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不理想。综合脐血pH值及Apgar评分可以提高窒息相关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存丽 《中原医刊》1999,26(10):61-62
产后、流产后胚胎组织残留为妇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时间长则机化、粘连,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我科自1998年5月至1999年1月对门诊确诊为胚胎组织残留时间长的19例患者服生化汤协同伍用米非司酮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妇科门诊就诊,根据病史、妇科检查、B超等确诊为宫内胚胎组织残留,自愿接受此方法治疗,无用药禁忌的19例患者。其中,药流术后14例,正常产后4例,人工流产术后1例。年龄19~32岁,孕1~4次。所有病例均有阴道流血,时间34~120天不等。B超提…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摘要病例1:患者,女,25岁,因产后10个月,下腹痛并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2002年9月足月顺产后无月经来潮,2003年6月因下腹隐痛呈持续性就诊,B超检查提示子宫上方囊实性块(畸胎瘤,来源于卵巢),腹痛自然缓解,为手术7月入院。既往月经正常,无特殊病史。妇科检查:子宫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脐动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第一声啼哭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0.1 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记录羊水性状,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预后。结果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中,pH最低为6.585,pH〈7.20者46例,新生儿窒息31例;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pH,PaCO2,HCO3-及BE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a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pgar评分≤7分的窒息组31例中有10例pH〈7.20,在Apgar评分〉8分的正常组313例中有36例pH〈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H〈7.20的46例患儿中有3例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pH≥7.20的298例患儿中有2例发生HIE,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明新生儿血气异常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判断新生儿窒息应结合脐血血气、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7.
马存丽  罗佳  秦山红 《医学综述》2012,(18):3044-3047
由围生儿引起的产科纠纷日益增多,单凭Apgar评分来诊断围生儿窒息因受主观因素影响,特异性差,致产科医师处于无证可循状态。在胎儿出生时立即脐动脉血检测,是胎儿血气和酸碱状况最客观、最可靠的指标,也是分析产程事件和新生儿之间关联的重要证据。但仅从血pH正常不能否定胎儿缺氧,而脐动脉血乳酸与血pH至显著负相关,表明脐动脉血乳酸是一种诊断胎儿窘迫的方法,能否得到及时干预将影响新生儿预后,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8.
患者 30岁,已婚,因停经39周,外院经B超检查发现"中央型前置胎盘"于2010年5月26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孕4产2,均为剖宫产,无输血史.本次妊娠末次月经为2009年8月22日,停经40余日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自测尿HCG(+),早孕反应症状较轻.孕20+周自感胎动至今,孕期不定期产检4次,胎位、胎心、血压未发现异常.孕中晚期无头昏、心悸、头痛、眼花、皮肤瘙痒等症状.近1周出现下腹坠胀感,无阴道流血和流液.入院时检查:宫高41 cm,腹围101 cm ,胎儿估重3 500 g,胎方位左枕前,头浮,胎心140次/分,宫缩规律15~20 s/4~5 min,跨耻征阳性,胎膜未破裂,宫口未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经玉溪市医院采集检验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的产妇512例,按照临床有无胎儿窘迫征象分为研究组294例和对照组218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值测定,追踪新生儿结局并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的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动脉血乳酸-9pH呈显著负相关(r=-0.818,P〈0.05)。两组脐血pH均值在正常范围内,而研究组乳酸均值较对照组高;②追踪两组产后2-19个月,新生儿发生脑损伤35例,其中死亡3例,比较有无脑损伤组的1min Aic,gar评分、脐动脉血乳酸与血pH,脑损伤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升高显著。结论产时胎儿窘迫者大多数新生儿出生时脐血气正常;血气分析、乳酸值测定是Apgar评分的补充,联合评估新生儿是诊断新生儿窒息更为客观、准确的方法,能增加对脑损伤的预测,评价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595例采用无痛分娩的产妇为观察组,595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镇痛处理.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80 mg与芬太尼0.2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36 mL中,用自控镇痛泵泵入硬膜外腔,泵入速率5~8 mL/h,待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期待自然分娩.结果 (1)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第二、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观察组疼痛程度多在0级及1级,对照组在2级及3级最多(P<0.01); (4)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2组产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压(MAP)在第一产程潜伏期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两组产妇HR、SBP、DBP及MAP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安全,可缩短第一产程,不影响第二、三产程及新生儿,产妇满意度高,是无痛分娩的一种理想麻醉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