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发生纤溶亢进的相关因素,以期优化为外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6 年6 月—2017 年6 月滨洲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成人创伤患者204 例[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 16],分为脑挫裂伤患者98 例(实验组)和颅外创伤患者106 例(对照组)。将到达急诊室时D- 二 聚体(D-D)≥ 38 mg/L 定义为纤溶亢进。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评估实验组患者纤溶亢进与创伤严重程度、 组织损伤及血压的关系。结果 两组发生纤溶亢进的患者损伤严重,即ISS 更高(P <0.05);Pearson 相关分 析结果显示,ISS 与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D-D 呈正相关(P <0.05);根据 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组织损伤程度,组织损伤与两组中的纤溶亢进呈正相关(P <0.05); 实验组纤溶亢进者病死率高于无纤溶亢进者(P <0.05);收缩压与纤溶亢进在实验组呈正相关(P <0.05),而 在对照组呈负相关(P <0.05)。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易出现纤溶亢进,并与组织损伤和创伤严重程度有关; 发生纤溶亢进的脑挫裂伤患者病死率更高,并与收缩压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病因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因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病因为高白细胞血症、感染、血小板减少及质量异常等综合因素,其中高白细胞血症最重要。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进行性、凶险性、多灶性;及时控制患者病情,积极降低白细胞数量,常规进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理疗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瑞士球进行CSE训练,具体训练项目包括双桥式、单桥式、屈膝双桥式、反桥式、屈髋反桥式及单下肢支撑反桥式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年龄及饮酒因素对电动车事故创伤患者损伤模式和严重程度的影响,以期优化其外科诊治。方法 选取因电动车事故而就诊的620例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根据患者血液酒精浓度分为饮酒组和清醒组,分别对其受伤模式及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较青年组更容易受到四肢损伤及多发伤。饮酒组较清醒组更易发生头面部损伤,损伤程度更重,同时饮酒组年龄更轻。结论 电动车事故中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伤害模式不同,四肢伤与多发伤在老年组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且四肢伤更严重。此外,饮酒还会影响电动车事故的伤害模式,增加头面部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院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总结临床经验、吸取教训。方法对90例白血病患者中38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例白血病患者总死亡率为1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总发生率为42.2%,ALL80.0%,ANLL39.2%,CL10.5%。结论①急性白血病的病死率高(15.4%),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高(50.8%),且ALL〉ANLL〉CL,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白血病缓解后复发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且与FAB分型有关;③我院白血病患者主要为外来打工者,占86.7%;死亡率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率皆高于国内外相关报道,其原因为患者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健康意识缺乏。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8h"于2011年12月8日入神经内科.患者于2011年12月8日下午2点干活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行走,左上肢不能抬起,伴口角歪斜、流涎,言语含糊不清,并伴有头痛,右侧颞部为主,为持续性胀痛,难以忍受,遂来院就诊.急诊以"急性脑血管病"收入神经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睡眠较多,进食少,小便正常.患者2年前因车祸外伤致"硬膜下出血"并手术,恢复良好;患者1年来反复发作交替性偏瘫、偏身麻木,每次症状持续1 ~2h,完全缓解,曾在当地医院以"脑梗死"治疗,近半月发作4~5次,表现同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患者的电解质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入院的成人脑挫裂伤患者320例(需要急诊开颅手术),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轻、中、重)组。分析患者入院时及术后24 h内的电解质紊乱类型,并记录死亡率,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电解质紊乱与病死率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挫裂伤患者多见于男性,低钾血症术前常见(65.63%,210/320),平均值为(3.27±0.91)mmol/L;酸中毒术后常见(67.81%,217/320),平均值为(20.57±2.82)mmol/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高钠血症、酸中毒是患者术后24 h内病死率增高的危险因素,其危险度分别为20.241(27.550~6.497)和4.012(2.921~1.023)。结论 低钾血症、酸中毒分别是脑挫裂伤患者术前与术后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类型;围手术期高钠血症、酸中毒显著增加患者术后24 h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病因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因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病因为高白细胞血症、感染、血小板减少及质量异常等综合因素,其中高白细胞血症最重要。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进行性、凶险性、多灶性;及时控制患者病情,积极降低白细胞数量,常规进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预后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 急诊外科收住院的DAI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受伤后6个月的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n=70)和死亡组(n=32),DAI后6 个月时将其中67例存活患者根据细化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分为依赖组(n=8)和独立组(n=59)。利用患者 入院时和住院过程中的相关临床资料来分别分析 DAI 患者死亡和依赖相关的因素,采用新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NISS)和Gennarelli临床分级评估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应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患者入院和住院期 间相关因素的比例高低。结果 102例患者入院时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为(46.83±10.69)分,63.7%(65/102)的患 者Gennarelli临床分级为轻中度DAI,36.3%(37/102)为重度。与重度患者相比,轻中度DAI患者的存活率较高,生活 依赖率较低(P<0.05)。入院时死亡组患者发生血糖异常、血氧饱和度(SpO2)异常和瞳孔异常比例高于生存组(P< 0.05)。住院期间死亡组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脑出血(ICH)、血压异常比例高于生存组,DAI早期CT征象出现比例 低于生存组(P<0.05),而依赖组ICU住院、感染、持续镇静药物使用、其他并发症、ICH高于独立组(P<0.05)。结 论 (1)DAI患者损伤越重,死亡率越高,依赖性越高;(2)死亡组在入院时血糖异常、SpO2异常和瞳孔异常的发生比 例高;在住院期间血压异常、DAI早期CT征象、ICH、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比例高。(3)依赖组在住院期间ICU住院、感 染、持续镇静药物使用、其他并发症和ICH的发生比例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硬膜外血肿(EDH)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与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入院的CT确诊为EDH并入院时检测VEGF的342例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检测的VEGF表达高低分为VEGF表达低、正常和高三组,入院时记录新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I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血肿体积和中线移位大小;出院时记录早期神经功能下降(END),手术方式,死亡人数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及总住院时间。应用Pearson法分析不同VEGF分组之间VEGF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差分析计算VEGF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342例EDH患者入院时VEGF平均值为(74.585±37.686)pg/mL。147例(43.0%)行手术治疗,出院时16例(4.7%)患者死亡。Pearson法显示VEGF与各指标无相关性,方差分析示VEGF降低与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入院时NISS升高、GCS下降及VEGF降低是与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入院早期,多数EDH患者血清VEGF值有所升高,少数降低。入院时NISS升高、GCS下降和VEGF降低是与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