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微柱凝胶法对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的60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择相应抗原为阴性的供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同时与凝聚胺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凝聚胺法检出30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8.00%和9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2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中,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直接抗人球蛋白分别检出12例(60.00%)、10例(50.00%)阳性标本,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可准确检测输血相容性,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交叉配血之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其是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多次输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406例胸腹腔积液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探讨常规细胞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06例胸腹腔积液染片结果分析。结果 406例胸腹腔积液阳性323例,占78.9%,见恶性细胞和可疑恶细胞98例,其中92例符合病理诊断,阳性占93.8%。结论正确熟练的掌握正常细胞与恶性肿瘤的特征及一些病原体对临床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和儿童铅中毒的分布状态,为预防和诊疗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7—2010年来我院就诊年龄在10岁以下的儿童及入幼儿园前体检和在读儿童共3 183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对测量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70.74μg/L,其中正常对照组638例儿童血铅均值为68.32μg/L,2 545例门诊就诊患儿组血铅均值为73.16μg/L。患儿组血铅稍高于正常对照组;男童血铅均值为77.64μg/L,高于女童(68.82μg/L)。按四个年龄组[0~(岁),1~(岁),3~(岁),6~10岁共四个年龄组]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呈增加的趋势。结论儿童铅中毒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儿童高血铅的综合防治,定期监测,预防铅污染和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白介素Ⅱ治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为化疗加白介素Ⅱ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于化疗后每天加用白介素Ⅱ40万U静脉滴注,连用14d,检测化疗前及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化疗14d后CD3、CD4、CD56、CD4/CD。比值明显高于本组化疗前及对照组化疗后水平。结论化疗后应用白介素Ⅱ能明显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AMI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2生化仪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水平,cTnI、Myo水平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MI发病2h后血清D-二聚体、cTnI及Myo浓度分别为(1.71±0.14)mg/L、(1.18±0.28)ng/mL、(90.53±2.36)ng/mL,对照组D-二聚体、cTnI及Myo浓度分别为(0.25±0.12)mg/L、(0.10±0.02)ng/mL、(23.61±4.15)ng/mL,AMI组D-二聚体、cTnI及Myo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cTnI及Myo水平,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4.65%和98.5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D-二聚体、TnI及Myo对AM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转氨酶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相关性。方法对352例标本应用连续监测比色法检测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结果两种转氨酶在HBV-DNA阴性对照组与阳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VDNA表达阳性的各组中,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递增与AST、ALT两种转氨酶的浓度无关(P〉0.05)。结论乙肝患者的转氨酶正常与否尚不能与其HBV-DNA复制状态有密切联系,可以作为判断肝功能损害进程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78295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输血患者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级别、输注血液成分及输血不良反应分布科室.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血型情况,调查患者既往有无输血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院就诊患者的丙型肝炎感染情况,为早期诊治丙型肝炎感染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08-2011年170 84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血液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 在170 848份血液标本中,共检出抗-HCV阳性4984例,抗-HCV阳性率2.92%;内科61 677份血液标本中,检出抗-HCV阳性2035例,抗-HCV阳性率最高,为3.30%,其次分别为外科、门诊、妇科2545、251和153例,阳性率分别为2.94%、2.07%和1.46%;经统计学分析,不同科室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92 068份标本,检出抗-HCV阳性3512例,女性78 780份标本,检出抗-HCV阳性1472例,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81%、1.87%,不同性别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年龄段中抗-HCV阳性率最高的是31~40岁,在35 971份血液标本中,检出抗-HCV阳性1428例,阳性率3.97%.结论 加强对公众丙型肝炎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及早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丙型肝炎病毒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检测血清 D-二聚体、肌钙蛋白 I(cTnI)及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 AMI 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2生化仪检测其血清 D-二聚体水平,cTnI、Myo 水平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MI 发病2 h 后血清 D-二聚体、cTnI 及 Myo 浓度分别为(1.71±0.14)mg/L、(1.18±0.28)ng/mL、(90.53±2.36)ng/mL,对照组 D-二聚体、cTnI 及 Myo 浓度分别为(0.25±0.12) mg/L、(0.10±0.02)ng/mL、(23.61±4.15)ng/mL,AMI 组 D-二聚体、cTnI 及 Myo 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测血清 D-二聚体、cTnI 及 Myo 水平,对 AMI 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4.65%和98.5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D-二聚体、TnI 及 Myo 对 AMI 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