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50例静注心律平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后,自穿刺点以上10~15 cm用50%硫酸镁湿敷;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对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经统计学处理,χ2=4.88,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用硫酸镁湿敷静脉穿刺点对预防静脉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在吸痰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27例气管切开,气管插 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0例在吸痰期间应用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对照组57例在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浓度。观察组甲乙两人操作采用捏-吸-捏-湿的循环过程,对照组采用给氧-吸痰-湿化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充氧器治疗颅脑损伤脑缺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颅脑外伤110例,随机分为充氧器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在充氧器静脉输氧前、静脉输氧后15、30、60分钟监测血气分析,入院时、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监测颅内压。结果充氧器治疗组在静脉注射无菌氧后3个时段内较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有明显升高(P<0.05);充氧器治疗组治疗后7天颅内压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充氧器治疗后,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提升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经过持续1周以上的治疗,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咽部表面麻醉行鼻胃管置入的效果。方法:将需行鼻胃管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常规方法置入,B组先行2%利多卡因咽部表面麻醉,再行鼻胃管常规方法置:结果:在置管过程中患者发生呕吐次数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用2%利多卡因行咽部表面麻醉可明显改善患者在鼻胃管置入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项明珍 《现代护理》2002,8(4):325-326
将50例静注心律平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后,自穿刺点以上10-15cm用50%友酸镁湿敷;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对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经进行对比观察,经统计学处理,χ^24.88,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用硫酸镁湿敷静脉穿刺点对预防静脉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甲综合性医院肿瘤外科管理经验。方法:选择医院肿瘤外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实施一体化管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实施护理管理前的60例进行比较,记录护理管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肿瘤外科实施护理管理成效明显,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ICU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1996年1月~1997年12月ICU收治的296例病人,最长51天,最短2小时,平均52天。其中287例使用抗生素;每人均有侵人性诊疗措施,平均每人有侵入性留置管道2.8根。院内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实验标准及其它有关检查和临床医生的判断。诊断标准是依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并经我国卫生部讨论、认可的诊断标准。1临床资料本组共296例,男182例,女114例。共有122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1.2%。该值与北京某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监测资料所表明…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7年7月~1998年12月采用吸痰期间应用简易呼吸囊辅助通气的方法,发现SO2下降不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本组127例,随机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70例,男43例,女27例;意识清醒24例,昏迷46例;气管切开55例,气管插管15例,机械通气58例;年龄7~74岁。对照组57例,男37例,女20例;意识清醒23例,昏迷34例;气管切开50例,气管插管7例,机械通气49例;年龄5~76岁。1.2 方法:吸痰前翻身拍背,安置适当体位,简易呼吸囊接氧气,流量6~8…  相似文献   
9.
胸部创伤后ARDS及HTS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时,因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大,救治难度高。本院急诊科在胸外科的配合下,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救治重症胸部创伤患者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