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的慢性宫颈炎病人1632例,其中958例行宫颈炎性病灶消融术,511例行宫颈环切术。163例行宫颈锥切术。比较不同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环形电刀切除术对各种类型慢性宫颈炎的总治愈率达95.8%,总有效率为100%,各术组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出血量最大的为宫颈锥切组,其次是宫颈环切组,再次为病灶消融术组。术后有4.4%的患者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再次止血。结论 环形电刀切除术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适当的操作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宫颈病灶消融术效果好而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PCR-SSCP法对无性细胞瘤和内肤窦病的石腊包埋组织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无性细胞瘤和内胚窦瘤组织中P53基因5~8外显子总突变率为52.3%;在不同临床分期中Ⅰ、Ⅱ、Ⅲ、Ⅳ期突变分别为0、3、6、2例,各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初步结果是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与肿瘤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3.
用腹部B超(TAS)结合阴道B超(TVS)诊断63例卵巢冠囊肿,就卵巢冠囊肿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63例卵巢冠囊肿,年龄22-78岁,平均39岁,妇检均诊断为卵巢囊肿,术前病人常规B超检查,用日本ToshibaSSA-250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腹部),5.0MHz(经阴道),经腹超声检查(TAS):患者膀胱适度充盈后仰卧位,在中下腹部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观察子宫、卵巢和宫旁组织。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患者排空膀胱后截石位,阴道探头表面涂适量耦合剂,外套避…  相似文献   
4.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报道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8月应用宫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33例。 结果  33例中 ,仅1例改腹腔镜剜出术 ,32例宫腔镜下一次性切除子宫肌瘤 ,无再次手术及子宫穿孔、感染、低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随访 2 9例 ,2 7例月经异常等恢复正常 ,2例症状明显改善。对 5例子宫无蒂粘膜下肌瘤、内凸型壁间瘤直径 >2 .5cm的患者术中行腹腔镜监护下手术 ,均一次性将肌瘤切除干净。对术中腹腔镜监护指征、手术方法、手术疗效等进行回顾分析。作者认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安全等优点 ,但需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阔韧带肌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4月行腹腔镜下肿瘤剔出术的11例子宫阔韧带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出术,术中无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95.5±40.2min,术中出血57.3±27.6ml,术后最高体温38.11±0.4℃,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24±5.09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16±1.67d.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肌瘤剔出术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不失为可供临床选用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突变和功能丧失是人类恶性肿瘤中的重要基因变化。本研究试图通过检测卵巢肿瘤p53基因的突变和表达情况,并分析p5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探讨肿瘤抑制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卵巢肿瘤共123例,其中良性上皮肿瘤30例,交界性上皮肿瘤11例,粒层卵泡膜瘤21例以及恶性肿瘤门例(桨液性腺癌20例,粘液性腺癌ZO例、无性细胞瘤11例、内胚窦瘤10例)。另取30例正常卵巢组织。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按病理组织学分级分为1、刀、地级,临床分期按FIG()标准分为1、I、皿、IV期…  相似文献   
7.
CA125对子宫内膜癌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CA25值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和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用免疫化学法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6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血清CA125水平。结果 良性子宫病变和44例手术分期为I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分别为19.4%和27.3%,两者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分期为I期和10例晚期病人(Ⅲ期+Ⅳ期)血清CA125的阳性率各为27.3%和7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0例Ia期+Ib期和14例Ic期病人血清CA1254的阳性率分别为20%和47.8%,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级中30例G1、20例G2、5例G3血清CA1254的阳性率分别为20%、45%、80%,三者相比,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CA125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缺乏敏感性,对早期内膜癌患者预测手术分期,Ic期无明显的参考价值,但与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对预测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0例卵巢上皮细胞癌组织进行了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分析P53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等诸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卵巢上皮细胞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6%。P53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但P53蛋白强阳性表达的肿瘤均为临床Ⅲ期或Ⅳ期,分化较差,淋巴结有转移的晚期肿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