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稚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18例行OLIF术治疗AS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摄腰椎正侧位X片,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IDH)、椎间孔高度(IFH)和椎间孔面积(IFA)等影像学参数。摄腰椎CT三维重建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1±15)min(50~95 min),手术出血量(65±28)ml(20~200 ml),术后平均住院(7±2)d(4~9d)。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指数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IDH、IFH、IFA由术前(5.5±0.6)mm、(15.3±1.4)mm、(135.3±6.5)mm分别增至术后(10.4±0.5)mm、(20.1±2.2)mm、(200.6±12.5)mm。术后2例患者出现术侧大腿前侧疼痛、屈髖无力,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融合器下沉,但未出现临床症状,末次随访时椎间植骨已融合。所有患者术后1年植骨均获融合,未发现ASD复发。结论OLIP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的安全有效术式,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后路截骨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9例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了后路选择性经椎板关节突截骨、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去旋转矫形术治疗,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本组术前相比,JOA评分、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例患者有轻度下肢疼痛、麻木,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旋转矫形手术治疗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起到减压、矫形、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7-01-2013-01本院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42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再发椎体骨折组和未再发椎体骨折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因素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各因素与再发椎体骨折的关系。结果再发椎体骨折组(18例)比对照组(407例)骨密度低,平均骨折椎体数多,局部后凸角度大,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量多,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差,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密度低、多椎体骨折、术后病椎后凸角度大、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多、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差,都是再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 PKP)的治疗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接受诊治, 且随访至2022年3月的105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予以PKP术治疗, 观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继发性椎体骨折发生率、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且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有无继发性椎体骨折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均予以PKP术治疗后优良率为87.62%、继发性椎体骨折发生率21.90%;手术时间(83.52±16.85)min、术中出血量(32.11±1.52)mL、住院时间(10.62±1.65)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4.62±5.16)mm、(24.67±5.03)mm, 高于术前(t=15.21、15.63, P均=0.000)...  相似文献   
5.
6.
孙忠良  翟旭  陶利江  楼肃亮  郑杰 《浙江医学》2020,42(14):1520-1523,1528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入路方式的优劣。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119例,其中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62例(Wiltse入路组),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7例(经皮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前、术后24h、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术后椎体复位率,术后2年椎体高度丢失率,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Wiltse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均短于经皮组,术后24hVAS评分低于经皮组,术后锥体复位率高于经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末次随访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均可获得良好的椎体复位率,远期疗效满意。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Wiltse入路手术时间更短,辐射损伤更小,骨折复位能力更强,早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正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等,在临床广泛开展,其术后感染发生率极低~([1])。回顾文献,既往报道多建议积极清创引流。笔者联合应用利奈唑胺及利福平治疗了1例颈椎前路C_5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发生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经1年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