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1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立克次体病系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危害人畜的健康。各种立克次体病在我国分布较广泛,斑疹伤寒和Q热遍及全国。然而由于立克次体病的传播流行受其媒介、宿主、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防而不力治而不明的困难,从而使立克次体病有扩展趋势。一些立克次体病如Q热、恙虫病和斑疹伤寒往往被误诊为其它热型  相似文献   
2.
山西恙虫病3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收治的35例恙病资料分析,我们认为山西省这次恙丙充行其临床症状典型,病情严重,发热(100%),39℃以上30例(85.7%);焦痂(100%);45%出现在腋下或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80%);皮疹(60%),其中死亡3例呈出血性疹子;头痛(100%),3便腰穿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面颈部潮红球结膜充血(100%);肝脾肿大(51%),白血细胞升高(51%);8例病人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恙虫病  相似文献   
3.
采用斑点酶标染色技术对临床疑似恙虫病患者196份血清进行了IgM抗体的检测并作了初步统计分析。总检出率为92.3%;病后3天内检出率为50%,抗体滴度几何平均值(GMT)为226;4-7天检出率为83%,GMT为320;第4周抗体滴度达峰值,GMT为1585,检出率为100%,同时在4周内棋 GMT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提示应用本法进行IgM抗体的检测对恙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首次恙虫病流行的初步调查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首次恙虫病流行的初步调查和实验研究陈香蕊郑乡占*于强张永国霍勤*段林枝*程聪张雪颖*北京军区289医院侯马043014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北京100071恙虫病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分布在东南亚各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恙虫病立克次体56kDa抗原基因片段检测,探讨早期病原诊断的方法。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对11例确诊及10例疑诊恙虫病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以血清IgG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对比分析。结果11份IF检测阳性的标本,NPCR均阳性;10份IF阴性的标本,7例NPCR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85.7%。而作为阴性对照的10份血标本则无阳性。结论本法用于临床血液标本中恙虫病立克次体DNA的快速检测,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4年在东北地区北部边境自然疫源性疾病调查研究中,从黑龙江省绥芬河等地三种蜱体内分离到数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命名为SFG黑龙江立克次体。为明确该立克次体的分类学位置、对人致病性及疫源地特征与范围,我们进行了较系统的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从病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斑疹伤寒在局部地区的流行现状 ,我们对河北省无极县杨坊村小学生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无极县杨坊村小学生共 75人。其中男生41人 ,女生 34人 ;≤ 1 0岁者 49人 ,≥ 1 1岁者 2 6人 ,年龄最大 1 4岁。(2 )血清标本采集 :按常规方法每人抽取静脉血 1~2ml,分装于 1 .5mlEppendorf管中 ,静置待血液凝固 ,立即带回实验室分离血清 ,置低温冰箱冻存备用。(3)抗原片 :本实验室按常规方法制备的地方性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 (Wilmington株 )和流行性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 (B…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斑疹伤寒群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鸡胚培养的感染卵黄囊膜在1MKCl溶液中制成10%~20%悬液,以差速离心沉淀和乙醚处理法提取纯化立克次体.该法纯化的立克次体涂片经Giemsa、H_(33258).荧光素及免疫酶标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立克次体形态完整,纯度较好.其斑疹伤寒群的普氏立克次体(E株)平均蛋白回收量为0.88mg/g膜,斑点热群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arbash株)和国内分离鉴定的斑点热立克次体精河株、斑点热立克次体黑龙江株及斑点热立克次体内蒙株的平均蛋白回收量为0.34~0.40mg/g膜.纯化的立克次体在核酸提取、DNA碱基成份的测定和全立克次体蛋白组成及抗原多肽构成的分析中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 继从新疆和黑龙江蜱和人中分离出斑点热立克次体(Spo?ted fever-group,SFG)后,1984和1985年又从内蒙古自治区病人中先后分离出两株斑点热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分布更为广泛,曾从全国各地分离出多株Q热立克次体,其中两株是1963和1964年从内蒙古自治区病人中分离获得的。先后又于1985和1986年分别从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i)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0月初到11月初,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某村连续发生了50多例不明原因发热、淋巴结肿大的病人。接到疫情报告后,我们立即对发病村及其周围村的疑似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同时,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是一起恙虫病暴发。并在周围的7个村也发现了相同病人。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了解当地气象、自然地理条件、生活习俗等情况。1.2个案调查对所有疑似病人及部分密切接触者进行询问病史、系统查体、采集静脉血,并填写个案调查登记表。1.3野鼠调查在部分发病村野外及室内分别用鼠笼法和粘鼠板法捕捉活鼠,经种同鉴定后,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