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型桡动脉穿刺测压固定装置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ICU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的清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型桡动脉固定装置)和观察组(改良式桡动脉固定装置),各40例。比较两组肢体舒适度、置管后包扎固定所需时间、更换纱布时患者呛咳时间及置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肢体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后包扎固定所需时间、更换纱布时患者呛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末梢肿胀、周围皮肤发红、管道堵塞、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桡动脉穿刺测压固定装置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置管肢体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ICU84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常规药物组(A组)27例,常规药物+无创正压通气组(B组)27例,常规药物+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组(C组)30例,对比3组患者哮喘缓解率、哮喘缓解平均时间、改有创机械通气率及误吸率。结果 C组哮喘缓解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C组哮喘缓解平均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C组改有创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3组误吸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哮喘缓解率、缩短哮喘缓解时间、避免机械通气带来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对降低VAP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机械通气患者的资料,分析VAP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另将114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针对危险因素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VAP发生率。结果134例患者发生VAP46例,发生率为34.33%。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方式、体位和湿化器污染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5.79%和2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病死率、ICU停留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在ICU内高发,并且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总结我国首例成功救治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产妇的救治及护理经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发急性传染病,病情发展迅猛,严重者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脓毒症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临床进展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在抢救配合、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管理、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以及血液净化等方面采取精细化和个体化管理方案,尽早开展康复锻炼及心理干预,遵循循证医学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以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急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的全面调查研究,帮助患者的家属应对患者危重时的危机状态,进行健康教育,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为指导ICU倡导人性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olter急危重患者家属量表对300例在本院中心ICU患者家属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指标为:①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②了解患者治疗预后的需要;③了解患者护理的需要;④能够给患者支持的需要;⑤探视的需要;⑥熟悉环境需要;⑦身体支持需要;⑧情感支持需要;⑨其他需要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需要、转院的需要等.问卷应用1~4的等级量表,得分越高,需要程度越高.问卷当场收回,运用SPSS10.0对所有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根据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结果 回收300份问卷中,探视的需要分值最高,300例均为4分,总分1200分;自动出院的需要占226例均4分,总分为904分;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了解患者治疗预后的需要、了解患者护理的需要总分植接近,分别为683分、655分、642分;情感支持的需要总分为512分,身体支持的需要总分为428分,熟悉环境的需要总分为383分.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无一发生医疗纠纷.结论 基层医院ICU患者家属的需求有明显的地方差异,找出家属关注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促进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发现缺氧的作用.方法 按标准选择60例患者,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并记录监测数值与病人是否发生心前区疼痛的关系.结果 病人发生心前区疼痛时常有不同程度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及ST-T改变,实验组进行提前干预,仅6例自觉心前区疼痛,对照组13例自觉心前区疼痛,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有利于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缺氧、缺血状态,提前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心绞痛发生频率,增加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评分与发生医院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收集187例神经内科的患者,对患者入院72 h内进行 SIRS评分,并对其发生医院感染与预后进行前瞻性统计.结果187例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34例,医院感染发生率18%;死亡23例,死亡率12%;随着 SIRS评分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住院超过24 h且SIRS评分≥2分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高度警惕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早期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阻断由SIRS进一步进展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性.SIRS评分系统项目简单,方便操作,为指导临床预测患者的预后提供了又一重要方法,熟练掌握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将有助于对患者病情估计和有效诊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调查清洁卫生员HIV/AIDS职业暴露的认知度,分析该人群对职业暴露认识的误区,以提高该人群对HIV/AIDS基本知识的认识,并普及HIV/AIDS防护.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主要为一般项目及对HIV/AIDS的认知度.一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从事卫生员年限、岗位培训情况.对HIV/AIDS的认知度包括:HIV/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的传染途径、目前有无疫苗预防、目前有无疗效明确的药物治疗、HIV/AIDS的高危人群、接触HIV/AIDS高危人群或患者的方式、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后的正确处理、锐器损伤后的处理.所有问卷收回,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该人群主要为低文化程度人群,年龄(31±15.1)岁,岗位培训欠缺,对HIV/AIDS认知度低,对HIV/AIDS防护能力低下.结论 医院应加大力度对该人群有关HIV/AIDS基本知识的培训及职业防护教育,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教育计划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自护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教育计划;比较两组心血管风险,自护行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结果:观察组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P0.01);观察组ESCA中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教育计划,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患者自护行为能力,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同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制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并应用于临床气管切开患者,探讨其能否有效解决现有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中我院ICU中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名,采用传统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实验组患者50名,采用自制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气管脱出和固定带更换次数和各项情况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不良情况中Ⅰ度皮损(χ2=10.84,P=0.00)、Ⅱ度皮损(χ2=12.83,P=0.00)、Ⅲ度皮损(χ2=7.44,P=0.00)、咳嗽(χ2=12.29,P=0.00)、气促(χ2=8.36,P=0.00)要远远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气管移位(χ2=11.12,P=0.00)、部分脱出(χ2=10.19,P=0.00)、完全脱出(χ2=6.57,P=0.00)均远远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更换1次(χ2=16.06,P=0.00)和超过1次(χ2=11.15,P=0.00)固定带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固定带使用时间(t=27.11,P=0.00)高于对照组,每次更换固定带所需要的时间(t=11.08,P=0.00)少于对照组。出现皮损的时间(t=18.74,P=0.00)晚于对照组。结论:自制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能有效减少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情况,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