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革兰阳性球菌对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泰地唑胺的敏感性,并探讨泰地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1 069株革兰阳性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9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115株、粪肠球菌206株、屎肠球菌55株、无乳链球菌159株和咽峡炎链球菌群菌株38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菌株对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MIC值的差异,比较2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所有葡萄球菌(MIC≤0.5μg/mL)、屎肠球菌(MIC≤0.5μg/mL)和链球菌(MIC≤0.25μg/mL)均对泰地唑胺敏感,粪肠球菌对泰地唑胺的敏感率为94.7%,检测出11株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均不敏感粪肠球菌(泰地唑胺MIC=1μg/mL,利奈唑胺MIC=8μg/mL)。泰地唑胺的抗菌活性是利奈唑胺的4~8倍。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只携带optrA基因。结论泰地唑胺作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携带optrA基因的泰地唑胺不敏感肠球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菌株对局部抗菌药物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1 037株MRSA,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耐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瑞他莫林菌株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037株MRSA中,有54株对莫匹罗星耐药(5.2%),且以高水平耐药(MuH)为主(85.2%);9株(0.9%)对夫西地酸耐药的MRSA菌株以低水平耐药(FAL)居多(77.8%);仅2株(0.2%)对瑞他莫林耐药。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MRSA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及氟喹诺酮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临床分离的MRSA对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瑞他莫林等局部抗菌药物具有较低的耐药率,但少量耐药菌株的存在提示应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的分布,以及多重耐药PA(MDR-PA)、泛耐药PA(XDR-PA)和耐碳青霉烯类PA(CRPA)流行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7年临床科室培养标本中分离PA的标本信息及其药敏数据,分析PA的标本、病区来源,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间的关系,并计算MDR-PA、XDR-PA、CRPA的分离率。结果 4年间共分离PA 1 218株,分离株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菌株主要分离自痰(75.0%),其次为尿(10.6%)。PA最常见于老年医学科(44.9%),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科(各占8.9%),多分离于60岁以上人群,以男性为主。PA菌株中MDR-PA菌株的比率达30.5%,XDR-PA仅为2.5%,CRPA比率高达38.8%,均呈逐年递增趋势。MDR-PR、XDR-PA、CRPA标本来源及科室分布与PA相仿,即以痰及老年医学科为主。结论 该院MDR-PA、CRPA分离率高,主要分离自痰、老年医学科,应针对不同科室及人群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强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预防和控制MDR-PA、CRPA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食品与临床分离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差异,为该菌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K-B纸片法,对上海市28株临床菌株、18株食品源菌株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以PCR分析菌株的耐药基因。再用多位点测序技术揭示46株副溶血性弧菌的遗传多样性,针对相同进化分支中不同来源的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比较。结果28株临床菌株的耐药率(100%)明显高于18株食品源分离株(88.9%),而且临床菌株全部为多重耐药性菌株(n=28),而食品源中仅有2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数量比食品源分离菌株更多、种类更为丰富。多位点测序分型结果也显示相同的趋势,在同一进化分支中,临床菌株的耐药性也显著高于食品分离株。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比较食品与临床分离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的差异,分析了耐药性形成的原因,为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起源、传播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通过对住院的312例职业病患者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特殊的心理特征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并观察其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悲观失望、焦虑、怨恨不满等情绪检出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职业病患者不仅要从疾病上给予治疗和护理,更要针对其特殊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帮助职业病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7.
骨科牵引及外固定支架针道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骼牵引、外固定支架针道的护理方法。方法将96例使用骨骼牵引或经皮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针道常规外滴75%酒精,第二组则采用外科换药护理针道,观察两组患者针道感染情况。结果对观察的患者数据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与传统护理方法比较,外科换药技术能有效防止针道感染,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的分布,以及多重耐药PA(MDR-PA)、泛耐药PA(XDR-PA)和耐碳青霉烯类PA(CRPA)流行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7年临床科室培养标本中分离PA的标本信息及其药敏数据,分析PA的标本、病区来源,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间的关系,并计算MDR-PA、XDR-PA、CRPA的分离率。结果 4年间共分离PA 1 218株,分离株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菌株主要分离自痰(75.0%),其次为尿(10.6%)。PA最常见于老年医学科(44.9%),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科(各占8.9%),多分离于60岁以上人群,以男性为主。PA菌株中MDR-PA菌株的比率达30.5%,XDR-PA仅为2.5%,CRPA比率高达38.8%,均呈逐年递增趋势。MDR-PR、XDR-PA、CRPA标本来源及科室分布与PA相仿,即以痰及老年医学科为主。结论 该院MDR-PA、CRPA分离率高,主要分离自痰、老年医学科,应针对不同科室及人群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强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预防和控制MDR-PA、CRPA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救治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1年收治的10例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救治及护理过程。结果经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10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均症状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对于群体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针对不同中毒程度给予有效护理,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疾病的转归及事件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