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孤独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3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SQI总分平均分为(6.94±3.81)分,孤独平均分为(39.11±11.49)分,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35.65±8.05)分.孤独与PSQI总分及因子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的评分正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PSQI总分及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的评分负相关.结论孤独和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有重要影响,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增加社会支持对改善睡眠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生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显示较强的孤独感会对老年人生存质量(QOL)的评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成为影响QOL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引起老年人孤独的原因是复杂的,而生活状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他们之间的关系目前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的孤独感及其与生活状态的关系的研究仍不充分。为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孤独感及其与生活状态的关系,我们应用UCLA孤独评定量表在农村地区开展了老年人孤独感及其与生活状态的关系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新农合与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农合与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51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合参保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未参合(t=5.292,P〈0.01)未参保(t=3.589,P〈0.01)者;社会支持总分高分组中参合参保的农村老年人多于未参合(X2=6.048,P〈0.05)未参保(X2=6.290,P〈0.05)者。社会支持总分高分组的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满意的多于低分组(X2=68.940,P〈0.01)者。结论参合参保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未参合参保者;社会支持评分高的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显著多于社会支持评分低者;新农合和新农保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度和生活满意度有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孤独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孤独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3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SQI总分平均分为(6.94±3.81)分,孤独平均分为(39.11±11.49)分,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35.65±8.05)分。孤独与PSQI总分及因子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的评分正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PSQI总分及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的评分负相关。结论孤独和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有重要影响,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增加社会支持对改善睡眠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SF-36量表及PSQI量表对广州市社区13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有36.6%的广州市社区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各因子的评分与生存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社会、医疗服务机构、家庭应关注老年人的睡眠问题,积极开展与老年人睡眠质量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对睡眠障碍进行干预,以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方法:对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大学生分批进行急救课程培训、在CPR操作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采取分段递进的方法进行训练;课程结束进行考核评价比较有无医学基础的学生掌握CPR操作技能水平程度情况。结果:经培训后学生掌握CPR操作技能水平程度高、正确率为90.29±7.308,不同批次学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大学生掌握CPR操作技能水平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段递进的方法是促进是否有医学基础的大学生、乃至公众掌握CPR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方法 根据行业期待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要求,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构建新课程体系: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念,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护理学专业课程比重,增设护理教育、研究等体现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建立选修课程群.注重实践教学安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各门课程的完整性观念,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结果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比例合理.课程编排循序渐进,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从课程设置着手,多个层面协调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授课内容重复、脱节的问题.结论 实践表明,新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WHO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和“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健康老龄化”就是使多数老年人保持较好的身心健康 ,并拥有较好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功能状态 ,并让这 5大功能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唯有重视和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才能最终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本文就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老龄化”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1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定义1993年WHO精神健康部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是 :依据人们所处的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及各自的不同目标、期望准则与所关心的事 ,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个人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