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6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测评医学生的共情能力现状,探讨人格特质对其共情能力的影响,为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对策。方法  以上海市3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班级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研。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医学生版(JSPE-S)和大五人格量表(NEO-FFI)分别评估医学生的共情和人格特质。结果  共发放问卷2 02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58份,有效率为96.93%。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总分均值为(103.24±14.35)。共情能力总分与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4~0.406, P<0.01),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175, P<0.01)。分层回归结果表明:“共情重要性”和“大五人格”量表的5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中,人格因素占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16.2%(P<0.01)。结论  我国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低于国外医学生,重视人格特质的塑造有助于提高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等抗高血压药对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透析患者的血糖和代谢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经福辛普利(Fosinopril)、维拉帕米(Verapamil)和普萘洛尔(Propranol01)治疗5个月后记录透析前后心率和血压改变,检测透析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胰岛素、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等。结果Fosinopril、Verapamil对血糖及物质代谢无不良影响,Propranolol可引起血糖、果糖胺、HbA1c和甘油三脂升高及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结论Fosinopril、Verapamil和Propranolol均为控制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轻、中度高血压的较可靠药物,且Fosinopril和Verapamil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物质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趋于年轻化的现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人员发现,引发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与环境及社会污染加重密切相关。 同时,新的疾病不断在人群中出现,症状通常表现为模糊不清,似过敏,又像中毒,更多的是精神或神经症状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常出现疲乏、头痛、记忆力减退、烦躁、失眠或脏器功能紊乱,如:腹泻、腹痛、血压升高、心悸胸闷等反应。环境医学专家称它为“环境怪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桡骨颈骨折以儿童多见,虽无关节面损伤,但常呈不同程度旋转移位,可影响关节的功能.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此类骨折病人31例,经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切开复位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大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廖宁  陈湛平等 《医学文选》2000,19(6):980-980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因“第9胎出生后5小时”入院。为足月顺产,在当地乡卫生院新法接生,出生体重2.6kg,因家族中有新生儿黄疸死亡病例,于生后5小时入院。其父32岁,母31岁,均健康,现存同胞姐姐2人,为第1、2胎,第3、4胎自然流产,第5~8胎均于生后1至12天内因黄疸死亡,曾有2例在本科按“新生儿高疸”常规治疗(未用IVIG)无效死亡。入院查体:体温36.7℃,呼吸30次/分,P120次/分,体重2.6kg,足月儿外貌,神志清,反应好,哭声响,皮肤红润,无浮肿,结膜无分泌物,巩膜无黄染,口唇红润,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及,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存在。化…  相似文献   
6.
穴位和非穴位氧分压和钙离子浓度在体实时监测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穴位与非穴位中氧分压和钙离子浓度的差异。方法:利用自制的传感针,在体监测8只山羊的大肠俞、肝俞和关元俞及其对应的非穴位点的钙离子浓度;并监测肝俞和后三里及其对应非穴位点的氧分压。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穴位和非穴位钙离子浓度和氧分压的差异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的钙离子浓度和氧分压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都高于非穴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传统的针灸穴位具有高氧分压和高钙离子浓度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癌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2012年12月首次住院的124例喉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ASS 9.2软件对影响咽瘘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4例喉癌患者中12例(9.7%)发生术后咽瘘,所有咽瘘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瘘口愈合。结论单因素分析表明慢性病、术前营养状况、术前气管切开、术前放疗、肿瘤分型、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同期颈廓清术及术后感染等因素与咽瘘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同期颈廓清术、肿瘤分型及慢性病与咽瘘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透析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MHD患者(3个月)进行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检测,并按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共326例MHD患者,男女比1.26∶1,本中心HBsAg阳性率为7.67%,HBV感染率为62.27%;(2)将MHD患者按年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HBV感染率分别为0%、42.86%、66.07%、49.15%、64.89%、67.16%、88.00%;(3)将MHD患者分为60岁中青年组和≥60岁老年组,发现老年组HBV感染率(68.82%)明显高于中青年组53.57%(P 0.05);(4)将MHD患者分为HBV感染者(203例)和非HBV感染者(123例),发现HBV感染组男性(60.59%)明显高于女性(39.41%)(P 0.05);HBV感染组乙肝疫苗接种率(31.03%)明显低于非HBV感染组(48.78%)(P 0.05)。结论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HBsAg阳性率7.67%,HBV感染率62.27%,老年患者、男性患者HBV感染率高,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HBV感染率,故应重视MHD患者乙肝疫苗接种普及,特别是老年男性患者,以降低MHD患者的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5(OH)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156例,检测患者血25(OH)D水平,根据患者血25(OH)D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缺乏组49例、不足组69例和正常组38例。随访时间为40个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结果随访40个月后,156例中死亡26例(16.7%),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3例。缺乏组死亡15例(30.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9例;不足组死亡8例(11.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3例;正常组死亡3例(7.9%),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缺乏组全因病死率及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分别与不足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25(OH)D≤15 ng/mL是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未矫正(RR=4.43,95% CI:1.28~15.32,P<0.05)和矫正(RR=4.92,95% CI:1.23~19.66,P<0.05)年龄、性别等因素后结果均显示25(O H )D≤15 ng/m L是全因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未矫正时25(O H )D≤15 ng/mL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RR=8.12,95% CI:1.04~64.15,P=0.047)。结论 MHD患者25(OH)D水平普遍偏低,25(OH)D≤15 ng/mL为MHD患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和不同检测次数的高钾检出率,为高钾血症的防治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纳入四川省2018年至2020年血液透析患者资料,以血钾≥5.0 mmol/L定义为高钾血症,计算高钾血症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征。结果(1)共纳入6618例至少有一次血钾检测记录的患者,包含24885次血钾结果,高钾血症发生率为28.2%。(2)第一至第四季度高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0.9%、29.2%、23.7%、28.6%。(3)血钾检测次数越多,高钾血症检出率越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较高,存在季节差异,增加检测频率可以显著增加高钾血症患者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