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亚基表达的改变。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动物模型(CCI),热板实验检测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并取大鼠L4-L6DRG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实验,观测术后D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的变化;分别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术后GABAA受体γ2和α2亚基表达的变化。结果:(1)CCI模型鼠的TWL比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2)膜片钳实验观察到术后14 d CCI术侧DRG神经元GABA介导的内向电流较正常组明显减小(P0.05),对侧电流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3)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到CCI术侧和对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γ2亚基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调(P0.05),术侧和对侧磷酸化γ2亚基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4)术侧GABAA受体α2亚基表达量下调(P0.05),对侧表达量上调(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痛时,磷酸化GABAA受体γ2亚基表达的增多以及GABAA受体亚基组合方式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痛觉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假手术、CCI组、正常组GABA-AR激活电流的变化、以及咪达唑仑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后GABA-AR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CCI组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由GABA (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咪达唑仑(0.03~100 μmol/L)对CCI组GABA-AR激活电流均有增强作用,且随咪达唑仑浓度升高,对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率逐渐升高,3.00 μmol/L咪达唑仑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在CCI组中,DRG神经元GABA-AR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疼痛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咪达唑仑对CCI组GABA-AR功能有增强作用,增强GABA-AR参与突触前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补液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0例DK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实验组在被动抬腿试验(PLR)前后使用USCOM进行监测。以△每搏输出量(△SV)≥10%定义为有液体反应性,若△SV≥10%时,需要继续补液治疗,若△SV<10%,则根据实际临床需要尽可能控制补液量或减慢补液速度。比较实验组入院时及补液治疗结束时USCOM的相关参数;比较2组入院24、48、72 h后的液体净入量和血糖;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尿酮体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补液治疗后,SV与心输出量(CO)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患者入院48、72 h后的液体净入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实验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肠镜下诊治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案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84例结直肠息肉患儿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症状、息肉特征,给予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半,统计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儿童结直肠息肉患儿便血发生率100%、息肉乙状结肠分布率38.39%、直肠分布率45.54%、大息肉发生率58.93%、幼年型息肉发生率72.62%、单发型息肉发生率75.00%,较其他临床特征、息肉特征发生率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随访1年半复发率为3.57%,均行二次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痊愈。结论便血是儿童结直肠息肉就诊的主要指征,息肉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以幼年型、大息肉、单发为主要特征,采取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所选研究对象为5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内科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6%,7例护理有效患者,17例护理显效患者,1例护理无效患者,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5.71%,10例护理有效患者,14例护理显效患者,4例护理无效患者,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可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使护理有效率获得提高,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颈部及大脑中动脉血管血流峰值,并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术后患者颈动脉血流峰值及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早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乳房重建术是解决术后乳房缺失常用的手术方式,其手术种类较多,编码较为复杂.文章结合临床知识、ICD-9-CM-3编码规则以及实际案例,总结分析乳房重建术的术式和手术编码.经过分析可见,乳房重建术根据重建的时机可以分为即刻重建和延期重建,根据重建组织材料可以分为自体组织重建术和假体置入重建术.乳房假体置入重建的手术编码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北某地结肠镜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诊断的112例1~18岁患者的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该项研究中评估的临床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发病年龄的症状,息肉的识别年龄,间隔时间之间的症状和内镜诊断结肠息肉,结肠息肉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的特征还包括:数量,形态类型,直径,组织学和分布。笔者对人口统计,临床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12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6.9岁,其中男占64.3%(72/112)。所有患者有便血的症状,只是小部分患者有腹痛症状、肛门息肉和腹泻。9.8%(11/112)轻度贫血,贫血的患者都有6个多月的便血症状,与息肉部位无关。91.9%(103/112)的患者被确定为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为7.1%(8/112),0.9%(1/112)被确定为腺瘤。1.8%(2/112)的患者有结肠息肉的家族史,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结论该地区儿童结直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小部分患者有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史无结直肠癌家族史。小部分便血患者有轻度贫血。息肉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幼年型息肉为主要病理类型,其次为炎性息肉和腺瘤。腺瘤可能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外的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